
人類有殖民太空的長遠夢想,現在要解決的不只是如何去的問題,更困難的是如何在外太空生存,要件之一就是食物自給自足。茶雖然不能果腹,但是精神慰藉,尤其對英國人而言,現在英國科學家找到辦法,模擬月球土壤種茶樹,但模擬火星土壤失敗。
我們已進入新太空時代,幾十年內要在月球或火星建立基地,但對長期太空任務來說,糧食自給自足都非常重要,從地球運輸大量食物成本高且不切實際。太空種植新鮮作物可減少供應鏈依賴,改善飲食多樣性,並保障太空人健康。
英國研究團隊模擬月球與火星土壤,將土壤分成火星組、月球組與對照組,從溫度、濕度到光照,實驗條件都經過精心控制模擬不同星球的環境條件,對照組則是在地球的泥盆紀土壤生長。幾週後,月球組茶樹茁壯成長,與對照組植物表現相當,但火星茶樹根本沒在長。
月球土壤條件沒這麼惡劣
研究員測量月球土壤濕度、養分含量、pH 值、根長和葉片健康狀況。結果顯示,月球的確可以種植植物,至少對某些作物而言,月球土壤可能不像人們認為的惡劣。
茶葉實驗顯示即使是嬌嫩作物,也能適應月球模擬環境,之後研究可能會將實驗擴展到營養更全面的穀物、蔬菜和豆類,如果成功,太空人可用月球土壤輔以水耕系統來種植營養均衡的食物。
作者表示,茶葉等陸生植物可在月球溫室種植,讓基地居民獲得一定程度的自主權並吃到新鮮食物。雖然科學家對太空農業的研究還是非常早期階段,但令人欣慰的是,我們或許能夠讓殖民者享受到英國傳統的下午茶時光。
適應地球貧瘠環境
這項研究的意義不只在於支持太空旅行。氣候變遷和過度耕作導致的土壤貧瘠,對全球糧食安全構成威脅。非洲、亞洲乃至歐洲部分地區的大片地區正面臨沙漠化和養分流失的後果。
農民正在尋找既能維持高產量,又不過度消耗土地資源的策略,而研究植物如何應對類似月球模擬物等營養貧乏的岩石基質,或許能啟發新的土壤處理方法。
研發月亮水稻
義大利研究人員與義大利航太局合作,正在進行「月球水稻」的實驗計畫,目的是培育能夠在微重力環境下生長的微型水稻植株。為了適應太空環境,科學家要改良植物尺寸,培育體型較小但仍能維持高產量的「超矮生」水稻,目前有初步成果。義大利科學家也稱,月亮稻的創新,不只適用於外太空,這些耐寒、緊密的作物,也可能改變地球極端環境,例如沙漠、北極、南極洲,甚至是農業空間有限的城市地區。
- Tea plants show promise for growing food on the Moon
- Italian Scientists Develop First Space-Grown Food for the Moon and Mars
(首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