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生產力假象!95% 企業看不到投資報酬,「工作垃圾」成元兇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09 月 25 日 8:3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國際觀察 , 職場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AI 生產力假象!95% 企業看不到投資報酬,「工作垃圾」成元兇

在當前的工作環境中,人工智慧(AI)被廣泛應用以提升生產力,但最近的研究顯示,AI 生成的低品質內容,或稱為「工作垃圾」(workslop),可能正是生產力未能提升的原因之一。根據 BetterUp Labs 與史丹佛大學社群媒體實驗室(Stanford University’s Social Media Lab)的最新調查,自 2023 年起,AI 在職場的使用大幅增加,但 95% 的組織未見可衡量的投資報酬率,凸顯「工作垃圾」問題的普遍性和嚴重性。

「工作垃圾」這一術語是研究人員創造的,指的是那些表面合格但實質內容空洞的AI生成工作。調查顯示,在1,150名全職美國員工中,有40%在過去一個月內遇到過工作垃圾。這些低品質的工作內容大多是在同級同事之間流通,18%的受訪者表示是來自下屬,而16%來自管理層。

更令人擔憂的是,這些AI生成的低品質工作不僅未能加速工作流程,反而使員工花費近兩小時來處理每一份工作垃圾。根據時間和自報薪資的計算,這可能使每位員工每月損失186美元,這一損失的推算基於員工的平均薪資和月工作量。對於一個擁有1萬名員工的組織來說,年損失可達900萬美元。

此外,工作垃圾還對員工的士氣造成負面影響。調查中,約一半的受訪者認為產出工作垃圾的同事在創造力、能力和可靠性上都較低,這使得他們在合作時的意願下降。

研究指出,AI模型的設計本質上是快速生成內容,而非保證其原創性或深度。這導致了AI生成內容的準確性問題,並且員工對AI工具的使用缺乏理解和重視。許多企業在推動AI使用時,往往強調實驗而缺乏明確的指導,這使得員工在不適當的情況下也被迫產出內容。

為了減少工作垃圾的產生,研究人員建議企業應制定更明確的AI使用指導方針,鼓勵員工有目的地使用技術,而非僅追求快速產出。此外,企業應提供員工AI素養培訓、建立內容審核機制、強化跨部門溝通等策略,以幫助落實AI工具的有效運用,降低「工作垃圾」的生成率。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在推動AI技術的同時,避免因為低品質的工作內容而造成的效率損失。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