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雨林還是很強,研究:大小樹都在快速生長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09 月 30 日 10:37 | 分類 環境科學 , 生態保育 , 自然科學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亞馬遜雨林還是很強,研究:大小樹都在快速生長

亞馬遜雨林是地球之肺,幫助地球吸收 5% 的二氧化碳,過去幾十年由於森林砍伐加劇,加上乾旱與野火肆虐,雨林面積大幅縮小,預期吸碳能力也在迅速減弱,甚至變成碳排放源。但科學家發現,亞馬遜雨林吸碳能力仍然很驚人,隨著二氧化碳濃度提高,各種大小的樹木也變得愈來愈粗。

樹木以二氧化碳為養分,並將其封存在樹皮、樹幹、樹枝和樹根中。研究人員從亞馬遜雨林的 188 個地點收集數據,測量樹幹在森林地面上占據的空間,不同樣地的觀察時間長短不一,最長的連續樣地監測時間為 30 年。

研究團隊設計這項研究時,考慮幾種可能的結果,其中一種結果被稱為「贏家通吃」效應,只有高大的樹木,才能從二氧化碳水平上升中受益因為高大的樹木,比小樹更容易獲得光照和養分,因此對環境變化的適應力更強。

另一個結果被稱為「碳限制效益」反應,較小的樹木從二氧化碳增加中受益更多,原因是小樹資源本來就非常有限,因此任何增加,都會比較大的樹木產生更大的總體影響。

大樹仍在蓬勃生展

第三種假設是「利益共享」,即整體森林中的樹木都會受益於二氧化碳濃度增加。結果發現是第三種情況,整體亞馬遜森林中樹木儲存的碳總量都在增加,1970 年代以來,亞馬遜地區樹木基部的周長每十年平均增加 3.3%,各種大小的樹木都長得更大。

即使通常更容易受到乾旱和雷擊等氣候相關事件影響的大型樹木,在沒有砍伐森林的地方,也正在茁壯成長。研究人員表示,隨著時間過去,大樹基面積會更明顯增加,如巴西堅果樹、木棉和紅果等大樹可以長到 30 公尺以上,占據樹冠的主導地位,並在植物之間競爭光合作用產生二氧化碳所需的光、水和養分,最後大樹將以犧牲小樹為代價來主導生態系統。

大樹氣候適應力更強

科學家表示,大樹只占森林樹木總數的  1%,但卻承擔著 50% 的碳循環和儲存,以及可能同樣比例的水循環。研究發現的樹木增肥是一個好消息,反應亞馬遜樹木對全球變暖的適應能力,比以前認為的更強。劍橋大學熱帶植物生態學科學家也稱,科學家擔心氣候變遷會削弱亞馬遜地區的樹木碳匯效應,但研究證實二氧化碳在刺激生長方面的作用仍然存在,顯示這些森林具有非凡的復原力。

研究人員表示,如果光就氣候變化的影響,目前沒有看到雨林樹木消亡的跡象,樹木的體型和數量也在增加。但研究中警告,這種情況可能很快就會改變,由於高溫、缺水、野火和風暴等事件增強增多,預計未來幾十年樹木生長速度將減緩,死亡率將上升。

除了減少碳排放外,科學家呼籲,保護亞馬遜雨林的最佳方法就是保持原狀,阻止森林砍伐,否則這些研究結果可能毫無意義。這項研究由來自巴西、英國等地 60 所大學的近 100 名科學家共同撰寫,已發表在《自然植物》雜誌。

(首圖來源:Unsplash)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