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田藥品工業導入 AI 預測藥品需求,日本製藥業朝數位轉型邁進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10 月 01 日 7:5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武田藥品工業導入 AI 預測藥品需求,日本製藥業朝數位轉型邁進

日本製藥龍頭武田藥品工業(Takeda)近期宣布率先將人工智慧(AI)技術導入藥品需求預測,被視為日本醫藥產業數位化的重要里程碑。過去需仰賴五人團隊耗費一週時間完成的龐大數據分析,如今 AI 僅需數小時即可完成,大幅減少人力成本,有效排除人為偏差,提升決策的客觀性。

這項創舉的背景在於,日本製藥業面臨數位轉型的迫切需求:藥價持續上升、供應鏈壓力加重、庫存報廢金額居高不下,讓業界不得不尋找新解方。問題在於,AI 真能成為製藥業永續經營的答案嗎?

AI 預測能否真正解決藥品浪費問題?

武田此次導入 AI,核心目標之一就是減少藥品浪費。根據日本醫學會調查,平均每所大學附屬醫院每年需報廢逾百萬日圓的高價藥物,且其中多數來自保存期限短卻必須確保供應的藥品。AI 的應用能快速辨識不同因素間的隱藏關聯,例如藥價變動、銷售曲線、人口結構及季節性需求,並生成精準預測。

這種模式比傳統依賴經驗判斷的方式更具彈性與可靠性。尤其在日本醫療支出持續攀升的背景下,能否控制藥品浪費,將直接影響健保體系的財務壓力。然而,筆者認為 AI 並非萬靈丹。若基礎數據不足,或遇上如疫情、天災般的突發事件,AI 預測仍難以及時反應,仍需仰賴人類專業判斷。

從供應鏈效率到產業模式調整

武田的數位化並不限於需求預測,還延伸至供應鏈管理。其與三菱倉庫合作導入「ML Chain」區塊鏈平台,藉此監控藥品在配送過程中的位置、溫度及保存狀況,確保資訊透明化。藥品流向將可精準掌握至市區層級,避免短缺與囤積的兩極現象。

過去,日本製藥業長期仰賴人力分配與紙本紀錄,效率低落且風險高。AI 與區塊鏈結合,將有望形成新一代「智慧供應鏈」,不僅提升效率,更能建立信任。這或許也將改變產業模式:製藥公司將不再只是藥品生產者,而是數據驅動的供應鏈管理者,開啟全新的營運思維。

日本製藥業開始數位轉型的契機

日本社會快速邁入高齡化,醫療需求不斷增加,藥品市場規模龐大,但同時伴隨價格上漲與浪費問題。武田的案例反映出產業迫切想以數位轉型做為突破口。然而,筆者認為挑戰仍在於:第一,AI 模型須持續調校,避免因資料不足或市場波動而失準;第二,產業內部必須克服長期以來依賴人工經驗的文化,才能讓 AI 發揮最大效益。即便如此,武田的嘗試仍極具指標性。倘若這套模式獲得成功,極可能引發其他藥廠跟進,甚至推動跨國合作,把日本製藥業推向全球數位醫療競爭的新舞台。

AI 能否成為日本製藥業的「第二生命線」?

綜觀武田藥品工業的實驗,日本製藥業正站在數位化浪潮的前端。AI 帶來的並不只是效率提升,更可能是產業價值鏈的重新定義。當藥品不再只是單純的醫療消耗品,而是由數據驅動、可被即時調度的資源,製藥業的經營邏輯也將全面翻轉。

雖然 AI 仍無法完全取代人類在醫療決策上的角色,但它已成為日本製藥業無法忽視的戰略工具。筆者認為,武田的案例是一場必要的實驗,其成果將決定日本製藥業能否在全球數位醫療競爭中保有優勢。若能成功,日本製藥業或許能在「高成本、高需求」的雙重壓力下,找到一條邁向永續的新路徑。

(首圖來源:影片截圖)

延伸閱讀: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