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內核何時、如何形成?最新研究顯示,碳是地球內核形成關鍵成分,若沒有充足的碳,地球內核就無法凝固,也無法維持保護地球的全球性磁場。
地球核心不僅是地球磁場動力起源,還影響板塊構造,其中內核是緻密、富含鐵的固體物質,會隨周圍熔融外核逐漸冷卻固化而持續增長,我們對內核許多基本屬性尚不清楚,比如核心實際上溫度多高?內核如何結晶、何時開始凍結成固態?
內核的形成並非僅核心達到凝固溫度那麼簡單,相反地,結晶化很大程度取決於其化學組成,熔融鐵就像雲中水滴一樣,必須先經歷過冷(冷卻至低於正常熔點)階段才會發生凝固,如果內核為純鐵,先前計算表明需 800~1,000℃ 過冷度才能凍結核心,但核心若冷到這種程度,內核又會明顯增長並導致地球磁場停止產生,由於未發生這種情況,因此科學家認為,核心冷卻最多只能比熔點低約 250℃。
我們無法深入地球核心,只能透過電腦模擬略知一二,最近英國牛津大學、里茲大學、倫敦大學學院團隊合作發表新研究,進一步解開地球內核凍結之謎,導致地球內核凍結的秘密關鍵成分——可能是碳。
模擬顯示,大量矽與硫反而會拖慢內核結晶速度,碳的存在才能降低結晶所需能障,促成內核形成,地核碳含量若占 3.8%,核心僅需 266℃ 過冷度就能開始結晶,表明碳在核心含量可能比以前認為還要豐富,且於凍結過程發揮至關重要作用,為地球深處動態提供新視角。
當然內核不可能僅由鐵和碳構成,研究表明,更可能還含一些氧與矽,共同影響內核與外核動力過程。未來更高精度實驗與深地探測將進一步揭開內核演化詳細圖,為理解行星動力學提供重要線索。
新論文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
- This Is The Reason Why Earth’s Core Exists, And It’s More Interesting Than You Might Think
- The hidden chemistry of Earth’s core is revealed by how it froze
- We are just beginning to discover what Earth’s inner core is really made of
- Scientists Discover the Hidden Ingredient That Helped Form Earth’s Inner Core
(首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