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資料中心」即將來臨?貝佐斯估 20 年內有機會實現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10 月 04 日 10:26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伺服器 , 半導體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太空資料中心」即將來臨?貝佐斯估 20 年內有機會實現

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週五(3 日)預測,未來 10 20 年內,千兆瓦級的資料中心將建在太空中,因爲有可持續供應的太陽能,這些太空中的資料中心效能最終會超越地球的設施。

貝佐斯在義大利科技週(Italian Tech Week)與 Ferrari Stellantis 董事長 John Elkann 的爐邊座談中表示,「接下來會發生的事之一,確切時間不好說,我預期約 10 年以上、不超過 20 年,我們將開始在太空建造這些巨型千兆瓦級資料中心」。

由於地球上的資料中心對電力與冷卻用水的需求不斷增加,「軌道資料中心」這個概念逐漸受到關注。

貝佐斯認為,這些大型訓練叢集最好建在太空中,因為那裡有全天候的太陽能,沒有雲、沒有雨、沒有天氣干擾。未來幾十年內,太空將能打敗地面資料中心的成本。

貝佐斯繼續說道,「這已經在氣象衛星與通訊衛星上發生,下一步就是資料中心,之後還會有其他類型的製造業」。換言之,未來二十年內,太陽持續供應光子的能量將驅動千兆瓦級資料中心,填滿地球軌道。

不過,將資料中心建在太空也面臨自身挑戰,例如維護與升級的困難、火箭發射成本高昂,以及有發射失敗的風險。若要實現這個夢想,需要重型運載火箭將各種組件運送到軌道並返回地球,而 貝佐斯的藍色起源(Blue Origin)正在打造這樣的火箭。

即便有充足電力供應,軌道資料中心仍需有效排出千兆瓦級的熱能,這主要靠輻射方式散熱。而國際太空站(ISS)的散熱器最多只能排出約 70 千瓦熱能。此外,資料中心運營者還需應對頻繁的位元翻轉問題,除非航艙能足夠防護太陽帶電粒子與外太空的宇宙射線。

另有一個問題是「延遲」(latency)狀況。資料中心停放在不同高度時,存取延遲會不同,低地球軌道約 20–40 毫秒,而地球同步衛星則可能高達 600 毫秒。相比地面資料中心網路,這簡直是個漫長等待。不過貝佐斯認為,雖然這些設施不適合某些對延遲敏感的工作負載,但對於延遲要求較低、耗能較大的工作負載,太空資料中心可能是理想選擇。

另外談到 AI 浪潮,貝佐斯認為這與 2000 年初網路泡沫時期相似,早期有大量炒作,隨後可能出現崩盤。他表示,應極度樂觀看待 AI 對社會與生活的正面影響,就像 25 年前網際網路帶來的影響一樣,它是真實且長久的。重要的是,要將可能出現的泡沫及其崩潰的後果,與實際的現實分開看待。AI 的好處將會被廣泛傳播,並普及到各個角落。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