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擠」的腫瘤結構竟使癌細胞更危險?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10 月 06 日 0:00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擁擠」的腫瘤結構竟使癌細胞更危險?

癌細胞就像是被囚禁的野獸,當受到擠壓時,不僅不會停止掙扎,反而會變得更狂野、伺機掙脫牢籠。近期,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研究中心(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 )的科學家發現,當癌細胞在組織中受到物理性擠壓,雖然生長會有所停滯,但同時卻變得更具侵襲性與抗藥性。這項突破性的研究已於近日發表在頂尖科學期刊《Nature》。

壓力驅使癌細胞轉型

本次研究,科學家藉由斑馬魚體內的黑色素瘤(melanoma)模型,來探討腫瘤內部物理環境對癌細胞的影響。結果發現,當癌細胞遭受周圍組織的高度機械擠壓(mechanical confinement),會從快速分裂、專注於增生的狀態,轉換成具侵襲性的「入侵模式」。在此模式下,癌細胞的移動性與侵犯周圍組織的能力大幅提升,同時也使傳統抑制快速分裂細胞的化療藥物失效。這項研究清楚揭示,腫瘤內部的物理壓力會迫使癌細胞改變其生存策略,進而大幅增加轉移的風險。

化療失靈的原因之一,機械性壓力

這項研究提醒科學家:腫瘤內的物理壓力不容小覷,它是促使癌症惡化的關鍵因素。傳統化療主要鎖定快速分裂的癌細胞,卻忽略了那些在擠壓環境下被迫轉型為侵襲性、且非增殖狀態的癌細胞。這種由壓力驅動的細胞轉型,或許正是癌症如此難以根治的主因。未來若能針對特定蛋白質(如 HMGB2)或細胞骨架進行精準干預,或許有機會阻斷這種惡性轉型,進而提升癌症治療的成效。

HMGB2:偵測機械壓力的基因開關

在轉型過程中,名為 HMGB2(High Mobility Group Box 2)的蛋白扮演關鍵角色。研究團隊證實, HMGB2 對機械壓力非常敏感,它在感受到機械壓力後會促使特定基因的 DNA 結構改變,導致一些與細胞侵襲能力有關的基因活性升高,進而促使癌細胞的移動力與侵襲性同時提升。

轉型過程與細胞內骨架重塑

該研究還發現,癌細胞為應對外部機械壓力,會重塑內部的細胞骨架(cytoskeleton),並在細胞核周圍形成類似籠狀的保護結構,避免細胞核因外部機械壓力而破裂。這種細胞骨架結構上的改變,一方面提升細胞應對外部壓力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促進了細胞轉向侵襲模式的能力。

簡言之,這次發現提醒科學界,除了基因與化學訊號外,腫瘤內部的物理環境也是影響癌症惡化的重要因素。此外,研究也揭示了 HMGB2 蛋白在機械壓力驅動的癌症進程中扮演關鍵角色,具有成為藥物開發標的的潛力。未來若能針對 HMGB2 或細胞骨架的結構進行精準干預,將可望阻斷壓力所誘導的惡性轉型,降低癌症轉移的風險,並填補現有治療策略的不足。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