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日,微軟領導的聯合研究團隊發現並修補了一個稱做「生物零日漏洞」的安全問題,該漏洞允許 AI 設計的有害蛋白質逃避現有 DNA 序列篩查系統的檢測。研究利用 72 種已知危險蛋白質(例如蓖麻毒蛋白),生成超過 7 萬種 AI 設計的變體,並將這些變體放入 4 種主流生物安全篩查系統中進行測試,結果顯示漏檢率高達 30%-70%,顯示現行生物安全程序面臨重大風險。
該研究團隊成員包括微軟、Twist Bioscience、Integrated DNA Technologies、Aclid公司、英國伯明翰大學及國際生物防護與生物安全科學倡議組織。透過跨界合作,團隊已開發出一套「篩查升級修補程式」,並已被多家DNA合成公司採用,將漏檢率平均降低至約3%,顯著增強生物安全防護能力。
微軟科學長兼項目負責人Eric Horvitz指出,目標在於證明現有系統如何被AI設計工具攻破,並建立快速合作機制,及時更新保護措施。此發現暴露出隨著AI深度介入生物科學,監控與安全篩查系統需持續進化,面對AI生成的新型有害蛋白質,生物安全監測將成為各國公共安全與生物技術發展的重大挑戰。
- A biological 0-day? Threat-screening tools may miss AI-designed proteins.
- 微軟警告:AI能「設計毒蛋白」 成功逃過基因審查
- 微软Science发文揭示“零日漏洞”,DNA合成公司紧急升级筛查系统
- 潘多拉的盒子打开了?AI首次设计出能杀死生命的病毒
(首圖來源:微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