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怎麼辦?科學家向智利沙漠植物取經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10 月 15 日 8:20 | 分類 環境科學 , 自然科學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氣候變遷怎麼辦?科學家向智利沙漠植物取經

全球氣候變遷下,許多過去適宜農業的地區,面臨異常乾旱挑戰,或是面臨水旱災交替的考驗,要如何讓作物更加抗旱,成為全球農業的一大課題,而世界最乾燥的沙漠,智利阿塔加馬沙漠的植物,現在就成為科學家取經的對象。

阿塔加馬沙漠很有名的現象是,當沙漠終於難得下雨時,好不容易得到甘霖的沙漠植物,會趕緊趁此機會一起開花繁殖,造成沙漠遍地繁花盛開的景象,這片奇景的主角就是當地稱為原駝腳花(pata de guanaco)的長柄石薇花(Cistanthe longiscapa),而在平時滴水未下的長期乾旱,原駝腳花演化出各種卓絕的耐旱能力以撐過沒水的時間。

原駝腳花的特異功能還不只於此,沙漠的一大特色是日夜溫差極為劇烈,這也使得原駝腳花必需擁有能夠耐寒又耐熱的能力,溫度適應範圍異常的廣。當前極端氣候下,溫度差了 1~ 2°C,就會對作物產量與品質有相當大的影響,亟需改善作物對溫度變化的適應力。極端氣候使得改善作物的耐旱能力、適應溫差能力,成為世界農業研究的當務之急,在這個時候,智利安德烈貝羅大學(Andres Bello University)研究團隊想到,應該找原駝腳花取經,取經的方式,自然就是把原駝腳花的 DNA,全套解析出來,找出對抗乾旱與溫差的「祕笈」。

尤其智利本身就是受到極端氣候影響導致乾旱越演越烈的國家,目前正面臨嚴重水資源短缺問題,是水資源問題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研究預測到 2050 年,智利主要農產地中央谷地,會面臨極端乾旱狀態,必須未雨綢繆。

原駝腳花適應乾旱的能力包括有不同的光合作用模式,缺水時有切換到較節水的景天酸代謝(Crassulacean acid metabolism,CAM)光合作用,白天光合作用,但只在夜間氣體交換,以減少水分蒸發;當水源充足時,再切換回一般的三碳二氧化碳固定(C3 carbon fixation)光合作用。

科學家希望了解原駝腳花的「特異功能」,將這能力移植到農作物,或是得到改良作物的靈感,打造出適應未來極端氣候的新品種作物,解除人類斷糧的風險。

(首圖來源:Frontiers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