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新型室溫冰相!高壓條件榨出亞穩態結構「冰 XXI」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10 月 16 日 8:35 | 分類 自然科學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科學家發現新型室溫冰相!高壓條件榨出亞穩態結構「冰 XXI」

日常生活經驗告訴我們,冰就是凍結成固態的水,零度以下環境形成,但在物理學領域,「冰」泛指水分子於不同溫度、壓力條件以不同方式排列的晶體結構,目前已知超過 20 種冰相。最近,韓國標準科學研究院(KRISS)團隊於室溫極端壓力條件發現一種新型冰,稱為「冰 XXI」。

冰僅由水分子組成,但只要暴露於不同溫度和壓力條件,水分子就因排列方式不同而出現 20 多種固體形式/相,學術上以羅馬數字標記不同結構的冰,從冰 I、冰 II、冰 III……到冰 XVI、密度極低的冰 XVII、超離子冰 XVIII、冰 XIX、冰 0 等。

其中 冰 I 是日常生活(飲料冰塊、雪花、冰山等)最常見冰類型,其分子結構為六角形晶格,因此又稱六方冰,是地球表面與大氣層自然生成的唯一冰型。

冰 XVIII 為科學家 2019 年確認的第 18 種冰晶體,只能在極端高溫高壓條件下形成,屬於超離子冰,可能大量存於冰巨行星。

冰 XIX 則為科學家 2021 年確認的第 19 種冰晶體,形成方式為緩慢冷卻冰 XV,過程逐漸加壓至 2 GPa 以上,讓氫原子在氧原子晶格排列而形成,其氧原子空間結構與冰 XV、冰 VI 高度相似,但氫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被科學家稱為「冰兄弟」。

冰 0 為日本研究人員 2024 年發現的不尋常冰形式,能在水滴表面而非核心啟動冰的成核過程,可作為冰 I 前驅物,一旦開始結晶,類似冰 0 的結構就會迅速重新排列成我們熟悉的冰 I。

最新發現的冰晶類型

近日,韓國標準科學研究院(KRISS)團隊於 2GPa 與 25℃ 室溫條件使水分子排列組合成一種全新結構,命名「冰 XXI」,這種冰具四方晶體結構,且每個單位晶胞(Unit cell)都包含 152 個水分子,與之前觀察到的所有冰相都不同。

確切來說,研究團隊將微小水珠樣品置於特殊設計的鑽石砧之間,10 毫秒內對水滴瞬間施加 2GPa 極端壓力(標準大氣壓 2 萬倍),再於 1 秒內緩慢減壓,重複此過程並以 X 光攝影觀察晶體結構變化,發現短短幾奈秒內水分子被迫重組,誕生一種全新、高度有序的晶體結構──冰 XXI。

研究人員解釋,冰 XXI 在室溫下也能形成,但分子比普通冰更緊密堆積;此外,冰 XXI 是形成奇異冰 VI 的路徑之一,在轉化為冰 VI 之前先以亞穩態結構冰 XXI 形式出現,介於兩種相態之間的微妙平衡,就算相同條件下有另一種更穩定的冰形態,冰 XXI 也依然能維持一段時間。

這項研究表明,可能還存在更多高溫亞穩態冰相及相關轉變途徑,進一步研究或能帶來對冰衛星(如土衛六、木衛三)組成的見解。

新論文發表在《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期刊。

(首圖為示意圖,來源:pixabay

延伸閱讀: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