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就在恆星身邊!發現史上最快速強烈電波輻射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10 月 20 日 22:29 | 分類 天文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黑洞就在恆星身邊!發現史上最快速強烈電波輻射

國際天文學家團隊首次在星系中心外,發現產生明亮電波輻射的潮汐瓦解事件(TDE),論文發表於《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

事件命名為 AT 2024tvd,是有史黑洞撕裂恆星產生變化速度最快的電波輻射。團隊由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 Itai Sfaradi 博士與 Raffaella Margutti 教授領導,並全球研究員參與,包括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拉卡物理研究所 Assaf Horesh 教授。

第一作者 Sfaradi 博士表示:這真是非同尋常的發現,星系中心之外從未觀測到如此明亮的電波輻射,也從未見過它演化得這麼快。這改變我們對黑洞及行為的認知。帶領研究的 Sfaradi 博士曾是 Horesh 教授研究生。Horesh 教授表示:「這是我參與過最令人著迷的研究之一。能看到我的學生 Itai 領導研究令人欣慰,以色列在國際天文物理學尖端研究再次展現重要成就。」

當恆星太接近巨大黑洞,受黑洞強大重力影響被撕裂稱為潮汐瓦解事件。然這個特殊案例,黑洞距母星系核心約2,600光年(約0.8千秒差距),顯示超大質量黑洞可出現在任何地點。

這項發現依賴全球多台先進電波望遠鏡觀測,包括 VLA、ALMA、ATA、SMA 及英國 AMI-LA。希伯來大學團隊主導的 AMI 觀測對揭示電波快速演化特性有關鍵作用。這種快速變化是此事件的顯著特徵,也為理解物理本質提供重要線索。

觀測資料顯示兩次明顯電波閃焰,演化速度遠超任何潮汐瓦解事件。結果表明,恆星撕裂後,黑洞周圍並未立即出現大量物質外流,而是延遲數月才噴發,顯示撕裂後過程複雜且能量延遲釋放。

詳細模型分析,至少有兩次相隔數月的物質噴發事件,證據表示黑洞可能表面看似沉寂,之後又「甦醒」並重新活躍。

(本文由 台北天文館 授權轉載;首圖為藝術家想像的潮汐瓦解事件時迸發的電波閃焰,來源:NSF / AUI / NSF NRAO / P.Vosteen)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