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科學家最近研究新量子電池,能克服能量損失問題。日本 RIKEN 量子計算中心(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和中國華中科技大學展示如何設計「拓樸量子電池」高效能裝置,利用光子波導拓樸特性和二能級原子量子行為儲存和傳輸能量。
環境可持續性成為全球日益迫切議題,研究員也在尋找新方法開發下代能源儲存技術。量子電池為微型理論裝置,利用量子現象如疊加、糾纏和相干性儲存能量,可能會重新定義能量的儲存和傳輸方式。理論上能比傳統電池更快充電、更高容量和更高使用能量效率。
儘管量子電池概念出現多年,但實際應用仍面臨挑戰。因現實特別容易受能量損失和去相干影響,導致量子系統失去重要特性,如糾纏和疊加,故降低性能。團隊分析和數值建模,利用拓樸性質解決問題,顯示量子電池能實現長距離能量傳輸和損耗免疫。
結果顯示,光子波導的拓樸特性使能量傳輸幾乎完美,當充電源和電池位於同位置,系統損耗免疫性僅限單一子晶格。研究員還發現,當損耗超過臨界值時,充電功率會經歷短暫但明顯提升,顛覆長期認為能量損失總是有害的假設。
第一作者陸志光表示:「我們從拓樸角度提供新見解,並為實現高性能微型能源儲存裝置找到線索。希望克服量子電池長距離能量傳輸和損耗性能限制,加速量子電池從理論到實際應用過渡。」
團隊將繼續努力縮小理論研究與實際應用差距,推動大眾期待已久的量子時代降臨。此研究可視為拓樸物理在量子能源儲存首次系統性應用,充滿革命性。
- Japanese scientists unveil a quantum battery that defies energy loss
- Topological Quantum Batteries
- Advent of the topological quantum battery
(首圖來源:理化學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