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智利、口徑 8.4 公尺的薇拉‧魯賓天文台(Vera C. Rubin Observatory),在開光後的首批影像中發現了室女座螺旋星系 M61(NGC 4303)周圍一條狹長的恆星流。這條恆星流長約 16 萬光年,從星系盤外緣延伸,寬度約 6,500 至 13,000 光年,末端還可見一個羽狀的擴散區域。這樣的結構通常源自小型星系在被大型星系吞併時,因潮汐力破壞而留下的恆星殘跡。
恆星流中的恆星族群以年老恆星為主,估計總恆星質量約 2×10⁸ 個太陽質量。天文學家推測,這條恆星流源自一個被 M61 吞併的矮星系,其原始質量可能高達 8×10¹⁰ 太陽質量。這場交互作用可能在過去引發 M61 螺旋星系中心的棒狀結構形成、中心區域劇烈的恆星形成活動,甚至激發其活躍星系核。

▲ 魯賓天文台首批影像揭示室女座螺旋星系 M61 延伸約 16 萬光年的狹長恆星流。影像中可見羽狀擴散區與星系外圍微弱的低表面亮度結構。(Source:arxiv)
這個發現說明,像銀河系一樣的大型螺旋星系會持續吞併較小的矮星系,這些矮星系在潮汐作用下被撕裂成狹長的恆星流。M61 外圍的新發現與銀河系吞併人馬座矮星系後形成的恆星流相似。此結果不僅提供星系成長的直接證據,也有助於研究星系周圍暗物質的分布。
令人驚訝的是,這樣顯著的結構竟隱藏在一個早已熟知的星系周圍,直到魯賓天文台以高靈敏度的新影像觀測,才首次將它揭露出來。研究團隊預期,當天文台的「時域與深空巡天」全面展開後,天文學家將能在更多鄰近星系中發現類似的低表面亮度恆星流,進一步揭示星系成長與合併的完整歷程。
(本文由 台北天文館 授權轉載;首圖為魯賓天文台,來源:薇拉‧魯賓天文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