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2025 全球碳預算發布,化石燃料二氧化碳排放量創歷史新高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11 月 13 日 17:35 | 分類 環境科學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最新 2025 全球碳預算發布,化石燃料二氧化碳排放量創歷史新高

儘管世界多國努力推動脫碳能源,仍不足以抵消全球碳排放量增長速度。全球碳計畫(Global Carbon Project,GCP)研究團隊今(13)日發表《2025 全球碳預算》最新研究,預計今年全球二氧化碳(CO2)排放量為 381 億噸,比去年增加 1.1%,按照當前排放率,若想將本世紀升溫幅度控制在《巴黎協定》1.5℃ 內,全球剩餘碳預算僅剩 4 年。

研究作者 Pierre Friedlingstein 態度悲觀,認為隨著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續增加,將全球變暖控制在 1.5℃ 內的目標已不可能實現,全球將在 2030 年前用完剩餘的 1,700 億噸碳預算。

各國應對氣候變遷的努力顯而易見,35 個國家在經濟增長同時成功減少碳排,盡量減少依賴化石燃料,只是減碳進度比不上排碳速度。

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許晃雄也表示全球減碳成果不如預期,目前全球減碳承諾及路徑幾乎不可能守住 1.5℃ 門檻,本世紀最終很可能升溫 2~3℃,就算達到 2050 淨零目標,平均溫度也不會立即下降,而暖化可能持續數百年。

面對氣候變遷,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羅敏輝則指出當前科學與政策存在落差,比如台灣雖有每年的溫室氣體減量行動方案成果報告,但發布時間落後 2 年,資訊過期且失去政策參考意義,

政治大學創新國際學院兼任助理教授趙家緯呼籲,台灣應改善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的週期延遲問題,目前台灣需等到 2026 年 6 月 30 日才能得知 2024 年總溫室氣體排放量變化,相較於德國、中國等國家能在隔年第一季推估前年數據,台灣報告延遲 2 年不僅不利政策制定與稽核,更會讓政治人物設定的減量目標失去意義。

(首圖為示意圖,來源:AI 生成)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