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式 AI 成企業新同事,BCG 調查揭示管理、流程與人才三大斷層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11 月 19 日 15:05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財經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代理式 AI 成企業新同事,BCG 調查揭示管理、流程與人才三大斷層

代理式 AI(Agentic AI)正從「工具」躍升為「企業同事」。波士頓顧問公司(BCG)與 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今日釋出最新全球調查,顯示這類能自主規畫、持續學習並具備情境調適能力的 AI 系統,正在以超越以往任何數位技術的速度進入企業流程。然而,企業在導入速度與組織調整之間出現明顯落差,恐使其在下一波競爭中失去先機。

據調查,短短兩年間已有 35% 的企業正式採用代理式 AI,另有 44% 表示將在短期內導入。但多數企業仍未同步調整流程、治理與人才策略。這份跨 116 個國家、21 個產業、共 2,102 名高階主管的研究指出,AI 的角色已顯著改變:不再只是等待指令的工具,而更像一位能獨立執行任務、能協作、會學習且能做初步判斷的「團隊成員」。

調查更揭示一項重要心態轉變,有高達 76% 的企業主管已將代理式 AI 當作「同事」而非工具。這不只是語言上的改變,也預示企業必須重新思考權限分配、工作流程、人機協作以及責任歸屬。「科技與人的界線首次變得模糊,而競爭優勢將來自願意把 AI 的雙重身分視為機會的企業。」

代理式 AI 的影響不再只是導入新工具,而是要求企業重新定義流程本身。調查顯示,在最早採用代理式 AI 的企業中,66% 已預期必須調整營運模式;相較之下,仍在規劃中的企業僅 42% 有相同看法。

BCG 資深合夥人 Shervin Khodabandeh 指出,代理式 AI 能以多步驟方式完成完整任務,甚至可主動跨系統搜尋資訊、協調部門需求、提出建議並執行決策,這讓傳統的線性流程顯得落伍。「把新 AI 技術硬塞入舊流程不會有效,企業應該從流程本身開始重寫。」他強調。

治理結構同樣面臨壓力。未來三年內,預期授予 AI 更大決策權限的企業比例將出現 250% 的成長,反映主管層普遍認為 AI 在決策輔助與營運效率中將扮演更關鍵角色。

在人才層面,代理式 AI 可能帶來企業多年以來最大的人力資源變革。調查指出,已採用代理式 AI 的企業強烈預期中階管理層將被縮編,且管理職職能將轉向「監管 AI、整合跨領域任務、處理例外情況」等新型態角色。

企業對人才需求也正在轉向「通才」而非「專才」。43% 的領先企業表示將更偏好通才型人才,因 AI 能較容易補足專業技能不足,但不易取代跨領域思考與協作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已採用代理式 AI 的企業中,有 95% 的員工認為 AI 對其工作滿意度帶來正向影響,顯示現階段的 AI 採用反而可能提升員工體驗,而非取代性恐慌。

代理式 AI 的另一個重大影響在於競爭策略。調查中,73% 的領導企業認為 AI 將強化差異化能力,相較於未採用企業僅 53% 顯著更高。企業領導者普遍預期 AI 不再只是降低成本,而是直接影響創新速度、客戶體驗以及市場競爭優勢。

BCG X 大中華區負責人吳學霖指出,企業正在面臨一個雙重挑戰:如何部署 AI 技術,以及如何重新安排人機協作的組織架構。他提醒,企業若僅把 AI 當作增強工具,而未調整流程與治理,將無法真正釋放代理式 AI 的效益。

(首圖來源:AI 生成)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