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地函神祕結構,蘊藏地球成為生命星球關鍵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11 月 19 日 13:11 | 分類 自然科學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地球地函神祕結構,蘊藏地球成為生命星球關鍵

數十年來,埋藏於地球深處的 2 座巨大神祕結構挑戰傳統行星演化模型,始終令科學家困惑,但現在羅格斯大學團隊新研究指出,這些異常結構可能蘊藏生命線索,有助解釋為什麼地球最終擁有海洋和生命,而金星只是個灼熱煉獄、火星是個冰凍沙漠。

數十億年前地球仍被全球岩漿海洋覆蓋,隨著岩漿海冷卻,科學家預計地函會形成獨特化學層,類似冷凍果汁分離成含糖濃縮物和水,但地震研究表明地函不存在如此強烈分層,而是出現像大型低剪力波速群(Large Low Shear Velocity Province,LLSVP)、超低速區(Ultra low velocity zone,ULVZ)這種不規則堆積物。

大型低剪力波速群、超低速區位於地表下方 2,900 公里地函、地核邊界處,大型低剪力波速群是緻密熱岩石團,其中一個位於非洲下方,另一個位於太平洋下方;超低速區是薄熔融斑塊,像熔岩一樣附著在地核,兩種結構都會明顯減慢地震波速。

這種前後結果不符的矛盾令羅格斯大學團隊得出結論,我們還遺漏了地核影響力。

模型表明,地核數十億年來不斷洩漏矽、鎂等元素至地函與之混合,導致化學分層難以形成,並解釋大型低剪力波速群、超低速區實際上是被核心物質污染的「基底岩漿海洋」凝固殘餘物。

這項發現不僅僅涉及核函相互作用可能影響地球如何冷卻、火山活動如何展開,甚至影響大氣如何演化,可能有助解釋為什麼地球有水、生命和相對穩定大氣層,而和地球同為類地行星的金星卻是灼熱煉獄星球、火星是個乾燥冰凍沙漠星球。

金星大氣層比地球厚 100 倍,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而火星大氣層非常稀薄,科學家不完全明白什麼原因造就這些差異,行星內部演化可能就是答案一部分,行星科學、地球動力學、礦物物理學結合或幫助我們解決地球最古老謎團。

(首圖來源:AI 生成)

延伸閱讀: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