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人人都能開帳號、AI 又能自動生成文案的時代,品牌最大的挑戰,不再是「要不要用 AI」,而是「AI 說的話,還像你自己嗎?」
過去的品牌溝通,靠人腦、靠靈感、靠團隊磨合。現在,則多了一位全新的夥伴──AI。它速度快、記性好、不抱怨,但也冷靜得近乎無情。品牌若不懂引導,它就只是沒有靈魂的代筆者;懂得引導,它才能成為最穩定、最誠懇的共創夥伴。
從對抗到共創:AI 是品牌語言的延伸器
AI不是要搶走你的筆,而是幫你穩住語氣。在捷思整合行銷的實務經驗中,我們不再把ChatGPT當成「代寫文案或新聞稿的機器」,而是視為品牌的語言訓練師。我們先讓AI讀懂品牌故事、了解品牌定位與目標市場,再訓練它說出屬於品牌的那種「語氣」。這就像建立一個品牌語氣包(Tonebook):無論是客服對話、官網介紹、社群貼文,或創辦人的演講逐字稿,AI都能在相同語境中「續寫」。品牌不再受制於當天的情緒、不同寫手的習慣,而能藉由AI維持「長期一致的品牌人格」。
從「量產內容」到「共創真誠」:AI 讓品牌重拾人味
AI讓行銷內容爆炸,但真正吸引人的仍是那份人味。電商品牌用AI加速生成商品文案、SEO文章,固然提高效率;但若缺乏靈魂與節奏,讀者仍會覺得「這句話不像人寫的」。當真人遇上假人,信任感就會流失。
然而,AI也能放大真誠。以筆者主持的Podcast節目《人生善敗學》為例,我們讓AI協助整理逐字稿、歸納重點,但封面金句、語氣節奏,仍由真人親手調整——讓科技提速,讓人心保溫。這是一種新的內容生態:人工智慧創造效率,真人智慧保留靈魂。 牌若能抓住這個分工,就能讓「機器的速度」服務於「人類的情感」。
音、影、圖、文:品牌敘事的新矩陣
這正是我在AI時代所主張的核心理念——音、影、圖、文,一次產製,創造多元內容綜效。在AI時代,品牌不該只問「今天要發什麼文」,而該問:「這個故事能被聽見、被看見、被轉化成多少媒介?」一場訪談,過去可能只是一集Podcast。現在,我們讓AI將錄音轉逐字稿、生成摘要、剪成影片短片、設計圖文貼文,甚至延伸出新聞稿、電子報與廣告素材。
AI讓「內容流」變成可被拆解、重組、再創造的素材庫,這就是品牌的多模態敘事(Multimodal Storytelling)。在碎片化媒體時代,它能用最小的成本,創造最大的內容綜效。而這,正是筆者創辦的捷思整合行銷在AI時代的新角色──用AI的效率,串起音、影、圖、文的溫度與一致性,讓品牌的每一句話,都在不同媒介裡同頻共鳴。
AI 時代,人類最重要的三個面向
當AI能生成千萬字、製作影像與聲音,人類的價值反而變得更清晰。未來能與AI共舞的品牌人,必須具備三種能力:
- 持續學習:AI迭代的速度遠超過任何教材,唯有不斷更新與實驗,才能不被技術浪潮吞沒。
- 對人洞察:AI能理解語義,卻不懂動機;能分析關鍵字,卻無法感受痛點。真正的行銷洞察,來自人心與文化的微妙感知。
- 創意創新:AI能組合資料,但創造意義仍屬於人。最打動人的品牌故事,永遠誕生於一個人腦中的火花。
這三種能力「學習、洞察、創新」,正是AI無法取代的「人性邏輯」。
AI 能說話,但人讓它誠懇
AI時代的品牌敘事,不再是人與機器的競爭,而是一場協作的交響。品牌的未來,不在演算法,而在語境。在那份仍願意細心對話、誠懇傾聽的力量裡。AI不是對手,而是共筆;不是威脅,而是放大誠懇的工具。當品牌能以AI為筆、以人為魂,世界將再次聽見你的聲音──清晰、持續、且真實。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