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手術後,為何患者免疫功能常明顯下降、容易感染?最近,德國慕尼黑大學於科學期刊《EMBO 分子醫學》發表研究,與 T 細胞粒線體受損有關。當免疫細胞能量工廠失靈,會陷入「免疫代謝麻痺」(immunometabolic paralysis)狀態,導致整體防禦系統失靈。
團隊發現,手術後名為 MDSCs 的免疫細胞會釋放大量活性氧( ROS,一種自由基),攻擊 T 細胞粒線體。受損粒線體會產生更多 ROS,造成惡性循環,使粒線體能量供給停擺。能量供應崩潰的 T 細胞即使仍存活,卻失去執行免疫攻擊力。這種代謝麻痺是手術後短時間內即出現,並非長期發炎。
保護粒線體術後免疫支持策略
這發現說明為什麼即使手術成功,患者術後幾天卻出現感染。因受損 T 細胞無法對遇到病菌發動有效攻擊,免疫系統反應明顯遲鈍。團隊嘗試以作用粒線體的抗氧化劑(mitoTEMPO)保護手術後動物,顯示可減輕 ROS 損害,並部分恢復 T 細胞功能。實驗揭示保護粒線體免於 ROS 傷害,或許能成為之後手術後免疫支援新策略。
研究讓我們認識到,手術後要免疫系統發揮防禦功能並非理所當然。術後康復除了「傷口癒合」,更包括免疫系統重新啟動。將來若能研發粒線體損傷的干預藥物,或許有助提升術後免疫力、縮短恢復期。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