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創業界,「弄假直到成真」(Fake it till you make it)是信條也充滿爭議。最近 AI 新創 Fireflies.ai 創辦人 Sam Udotong 與 Krish Ramineni 分享創業故事,2017 年他們如何以「Fred」AI 機器人之名,人工記錄超過百場會議。故事在 LinkedIn 迅速走紅,吸引近三千次留言評論,引發創業初期策略與道德邊界在哪的廣泛討論。
Fireflies.ai專注自動會議記錄與知識管理,因疫情期間視訊會議興起,趁勢成長為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獨角獸。Ramineni卻說2016年啟動專案時,面臨資金短缺與技術限制困境,當時AI語音辨識與機器學習模型尚未成熟,且雲端轉錄成本極高。
為了確定市場需求是什麼,他們決定「成為產品本身」:給朋友與早期客戶每月100美元「AI會議記錄服務」,並以「Fred from Fireflies.ai」之名參與會議。但這個「AI機器人」其實就是兩位創辦人,他們以機器人身分進入視訊靜靜記錄會議內容,結束10分鐘後再將筆記傳給客戶。
Ramineni強調,有向部分客戶透露會有人為參與,但未說整場會議都是人工記錄。這種「驗證先於自動化」(validation before automation)舉動,讓他們短短一年累積超過10萬名用戶,並賺到足夠資金租下舊金山一間月租750美元的公寓。
市場需求持續成長,但「工人智慧」逐漸無法負荷。2017年開始全力投入自動化開發,2018年底推出自動化產品。2019年底,Fireflies.ai完成產品Beta測試,並成功募集超過400萬美元種子資金。
2021年,Fireflies.ai完成Khosla Ventures領投的A輪融資,代表市場終於認可AI會議記錄。之後公司持續擴展功能,推出「AskFred」語音查詢、Chrome擴充套件即時轉錄,並今年4月推出「200+ agentic AI apps」,可自動觸發銷售、招聘等工作流程,將價值從「轉錄與摘要」升級為「摘要與執行」。
6月12日Fireflies.ai宣布公司估值突破10億美元,用戶數達2,000萬人,服務超過50萬家組織,涵蓋75%《財星》500大企業。同年與AI搜尋引擎Perplexity合作推出「Talk to Fireflies」功能,會議時即時插入網路資訊,超越單純轉錄服務。
這種「假裝AI」創業雖引發廣泛討論,但倫敦帝國學院管理與創業教授Tim Weiss指出,AI新創早期雖常見,但之後就會引發信任與法律問題。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法律研究與商業倫理教授Kevin Werbach則認為「弄假直到成真」仍是科技創業文化之一,但公司成長後就必須提升透明度。
Ramineni強調,雖然創業初期可能需要策略性驗證概念,但「你不能永遠弄假直到成真,這不會一直可行」。現在Fireflies.ai的AI處理超過20億分鐘會議紀錄,服務全球2,000萬人,並持續強化跨平台整合、合法性與自動化。
(首圖來源:Krish Raminen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