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貓馴化歷史比預期複雜,始於兩千年前從北非引入歐洲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11 月 28 日 16:34 | 分類 環境科學 , 生態保育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家貓馴化歷史比預期複雜,始於兩千年前從北非引入歐洲

無論暹羅貓、波斯貓、緬因貓還是米克斯,世界各地有數億隻貓與人們生活在一起,貓作為寵物相當受歡迎,但科學家至今仍難破解完整貓馴化史。

直到最近一項研究發現,約 2,200 年前羅馬帝國時期由於海上貿易發展,家貓從北非大量引入歐洲,可能是貓科動物馴化關鍵點。

過去觀點長期認為家貓馴化始於 6,000~7,000 年前中東肥沃月灣地區,這個時期人類從狩獵採集轉向農業定居,糧食儲存量大幅增加的同時也引來大量鼠類,當野生北非野貓被鼠群吸引靠近人類聚落,人類很快發現貓能幫忙捕鼠、控制鼠患,於是開始為野貓提供庇護與食物,逐漸形成一種互利共生關係,此過程非刻意馴化,而是貓咪「自我馴化」——野貓主動適應人類環境以獲得好處。

但一項新研究分析 70 個古代貓科動物基因組(來自歐洲和近東 97 個考古遺址及現代貓科動物遺骸的遺傳數據),發現歐洲史前遺址的貓遺骸屬於野貓,而非早期家貓,基因組數據確認最早家貓馴化時間點應始於羅馬帝國時期。

確切來說,約 2,200 年前人類透過海上貿易將穀物從埃及運送到羅馬帝國港口,水手為了解決鼠患將貓咪帶到船上,導致貓兩度從北非引入歐洲。

除了捕鼠功用,由於貓咪當時在埃及地位崇高,也可能作為宗教象徵意義的珍貴動物傳播至歐洲,研究結果表明,家貓馴化並非始於單一核心區域,而是在北非數個地區與文化推動下促成。

(首圖來源:科技新報)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