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歐洲聖誕節前夕買氣最旺的「黑色星期五」,德國零售市場卻面臨前所未有競爭壓力。美國提高中國商品關稅後,大量低價貨品轉向歐洲,使本土商家毛利受壓,整體利潤將較去年縮減 1.44 億歐元(約新台幣 52 億元)。
德國商報(Handelsblatt)援引諮詢公司科爾尼(Kearney)與AI市場價格預測新創7Learnings分析,指出今年黑色星期五前後,德國市場促銷商品的供給量比去年增加11%,多數來自中國。
其中寢具、玩具、小型家電等商品進口量分別增加58%、46%與41%,在需求未同步成長下,大量低價商品湧入正快速壓縮德國零售業者的生存空間。
商報指出,由於美國總統川普今年5月取消800美元以下免關稅門檻,並大幅提高中國商品進口關稅,使中國賣家將大量商品轉往歐洲。中國跨境電商Temu與服飾品牌SHEIN,每日估計向德國寄出約60萬件包裹,同時加大歐洲庫存,推升市場供給壓力。
在需求未見成長的情況下,價格競爭愈加激烈,德國零售商不得不提前降價並延長折扣期。中央社記者觀察,今年德國黑色星期五的促銷檔期明顯提前,許多商家從本週初便以「黑色週」(Black Week)名義開跑,甚至有業者在上週便開始打折,反映市場競爭壓力。
為因應中國跨境電商提前開跑折扣季並掀起價格競爭,科爾尼模型推估,今年黑色星期五前後共30天,德國本土零售商的整體毛利恐縮減約1.44億歐元。
其中以消費性電子產品受創最深,毛利減少近5,700萬歐元;服飾與配件類減少約4,900萬歐元;家具類則減少約2,800萬歐元。
德國消費者越來越依賴中國跨境電商。市場研究機構ECC調查,32%的德國民眾曾在Temu購物,25%每月至少購買一次。根據德國零售業協會(HDE)研究報告,去年Temu在德國總營業額達34億歐元,較前年成長285%,躍升德國前5大電商。
SHEIN的德國活躍用戶也較去年成長一倍。內部人士向中央社透露,目前他們最大的競爭對手不是歐美電商,而是同來自中國的Temu。今年宣布收購德國電子零售巨頭Ceconomy的中國電商京東,也在9月推出主打電子產品5折的購物平台Joybuy,加入德國網購市場競爭。
面對市場被中國電商快速重塑,歐盟正研議比照美國收緊跨境包裹規範,計劃自2026年起對來自第三國的小包裹加收每件2歐元的投遞費,並取消現行150歐元的免關稅門檻。相關法案仍待正式通過,根據商報,歐盟預計最快2028年全面取消免稅額度,明年起則可能推出過渡措施,但細節尚未明朗。
(作者:林尚縈;首圖來源:Flickr/Dick Thomas Johnson CC BY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