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到底為何經常錯誤封鎖毫無問題的粉專、帳號,還不讓很多正常粉專下廣告?它要賺錢不是不行,但大量明顯是詐騙的廣告、違法商品廣告、冒名粉專等卻層出不窮,檢舉總是沒用,因此網路興起許多陰謀論,認為 Meta 是詐騙廣告營收太高,所以不敢打擊。這則陰謀論似乎有部分證實,路透社報導有 Meta 文件預估一成營收來自詐騙與非法產品,現在美國兩黨議員要求調查。
路透社取得的文件稱 Meta 本身 2024 年底預估全年營收有 10.1% 的 160 億美元來自詐騙或違禁產品廣告。平均每天 Meta 平台推給用戶高達 150 億次高風險廣告。光是詐騙廣告,平均一年營收就達 70 億美元。
Meta 平台有演算法可判斷高度可疑的廣告客戶行為,觸發警告機制,但只有演算法認為 95% 以上確定有問題的廣告才會被禁,其他可疑但未禁的問題廣告,Meta 以提高收費當成懲罰,想用「以價制量」阻止問題廣告。但顯然演算法判斷能力有很大問題,因為許多明顯沒問題的廣告竟然判斷為 95% 以上可能性有問題而遭阻擋,一眼就知有問題的廣告卻放行。
更糟的是,Meta 整體演算法導致用戶一旦被騙點擊詐騙廣告,或不小心誤點,平台系統之後就會源源不絕推送更多詐騙廣告。
文件記錄 2021~2024 年,可說是 Meta 早自 2021 年就高度重視詐騙廣告橫行問題,有努力試圖想辦法解決,但同時相當姑息,幾無實際有效行動。
不過 Meta 表示 10.1% 估計值太粗糙不能直接參考,且還包括各種違規廣告,不是只有詐騙,Meta 說明過去 18 個月來已減少詐騙廣告回報達 58%,今年移除 1.34 億詐騙廣告。其實報導文件就顯示 Meta 當時計畫減少 50% 詐騙廣告。
但另一方面,Meta 文件也顯示 Meta 知情本身就是詐騙產業的溫床,甚至是支柱,因美國高達 33% 成功詐騙就是 Meta 平台得逞,文件也透露 Meta 知道競爭平台反詐騙成果遠優於 Meta。
出現對手可能才會認真打詐
原因與陰謀論敘述不謀而合,那就是 Meta 捨不得減少營收,儘管詐騙廣告營收只占一成問題廣告營收一部分,但因 Meta 太小氣,一丁點收入也捨不得放棄,2 月文件顯示,負責篩除問題廣告的部門,砍掉廣告影響營收的範圍上限是 0.15% 總營收,詐騙廣告營收可能是上限範圍好幾倍,怪不得大量被放行。不過 Meta 表示 0.15% 是參考值,並非硬性規定。
且 Meta 對詐騙廣告主異常寬容,許多正常粉專只因為討論政治,一兩次就遭禁止廣告推廣,但詐騙廣告主卻可能犯八次才被禁,且還是小廣告主,若大廣告主,可違規 500 次之後才被禁,詐騙集團往往都是大廣告主。四家遭 Meta 封禁的大詐騙廣告主,每月貢獻 6,700 萬美元營收,怪不得詐騙氾濫成災。Meta 為此開始每週選出「最詐騙詐騙者」行動,標出最嚴重的詐騙廣告,但路透社卻發現名單廣告有的半年後還在。
2024 年 Meta 推出新打擊詐騙措施,就是可疑廣告戶收費更高,但與其說是打擊詐騙,恐怕更衝高詐騙廣告營收,於是更捨不得砍掉。
Meta 這種曖昧態度,報導揭露後引起美國國會關注,共和黨密蘇里州聯邦參議員 Josh Hawley 與民主黨康乃狄克州聯邦參議員 Richard Blumenthal 聯名提案,要求聯邦貿易委員會、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調查 Meta 平台詐騙廣告,包括 Facebook、Instagram。
Meta 平台的流量與影響力,已遠遠超過傳統主流媒體,過去傳統主流媒體最高收視者,廣告是精品、名牌、汽車、菸、酒,或大眾消費品如可樂、玉米片,只有小媒體廣告才很可疑,Meta 平台早已超越大媒體,卻還有大量詐騙廣告,其實是很可恥的事,減損其商業價值。
美國參議員行動後,Meta 或許會認真一點打擊詐騙,不過要 Meta 真的改頭換面,恐怕還是得出現有威脅性的平台競爭對手,對方乾乾淨淨沒有詐騙廣告,用戶「以腳投票」威脅 Meta 獨大地位,大概那時才會認真打詐。
- Meta Allegedly Profited by $16B From Scam Ads. US Senators Demand FTC, SEC Probe
- Meta is earning a fortune on a deluge of fraudulent ads, documents show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