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 新規則,創作者需揭露使用 AI 變造或合成內容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4 年 03 月 19 日 14:54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Google , 數位內容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YouTube 新規則,創作者需揭露使用 AI 變造或合成內容

隨著生成式 AI 內容越來越普遍,許多公司和線上平台都在爭論如何處理生成式 AI 內容,人們也關心如何標記這類內容,以明確指出是否運用 AI 模型製作圖片、影片或者音訊,為此 YouTube 制定有關 AI 生成影片新規則。

YouTube 在創作者工作室推出新工具,要求創作者向觀眾揭露使用 AI 相關資訊。如果影片的逼真內容是由 AI 變造或合成技術產生,創作者必須於影片資訊清楚說明,避免因為內容中的人物、地點或事件過於逼真導致觀眾難以分辨真偽。

YouTube 去年 11 月即宣布,會在展開後的說明面板或影片播放器前方,加上顯眼標籤揭露經過 AI 變造或合成的內容。比方說,影片呈現真實人物的言論和動作,但其實並非本人所為,實際事件或地點的影片片段經過加工,影片出現看似真實但從未發生的場景,這些狀況需要使用電腦版 YouTube 創作者工作室的「經過加工的內容」加以設定。

對大部分影片而言,標籤會出現在展開後的 YouTube 說明面板。但如果影片涉及敏感主題,例如與健康、時事、選舉、金融相關,YouTube 會在影片播放器視窗顯示更醒目的標籤來提示觀眾。

▲ YouTube 在影片播放器前方(圖左)或說明面板(圖右)加上標籤說明。(Source:YouTube Blog

相對地,如果內容明顯超脫現實、採用動畫方式呈現,或只是使用生成式 AI 輔助製作,例如產出腳本、構思內容或自動產生字幕等,在不易混淆觀眾視聽下,不會強制要求創作者加上標籤。

未來幾週,觀眾會在 YouTube 看見揭露使用 AI 相關資訊的標籤,這項功能會優先適用在手機版 YouTube,不久後也會陸續出現在電腦和電視上。

YouTube 希望給予創作者一段緩衝期適應新流程和功能,萬一日後屢次選擇隱瞞和不揭露 AI 資訊的話,YouTube 將對違規創作者採取處置措施。

生成式 AI 正在改變創作者自我表達的方式,不論是將創意構想寫成分鏡腳本,或是使用工具提升創作流程的效率,都能藉助生成式 AI。與此同時,觀眾也越來越希望影片資訊能夠更加公開透明,在觀影過程能清楚知道是否有經過 AI 變造或模擬合成,YouTube 做為平台方也提出具體措施加以把關。

(首圖來源:科技新報)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