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日台股創史上最大跌點與跌幅,讓今年持續處於賺錢快感粉紅泡泡內的投資人,瞬間恐慌加劇,證交所還被逼得出來演戲。但股市漲多就是最大利空,面對市場波動,《紐約時報》評論建議投資人,就將股市發生的事視為消防演習。
2 日標準普爾 500 股指單日下跌超過 3%,這種跌幅並不常見,上次發生這種事是 2022 年 9 月 13 日,遑論台股一次下跌幅度超過 8%,上次收盤最大跌幅出現在 1990 年 8 月 7 日,也不過 6.79%,而那已經是 30 年前的事,現在大多數投資人都沒有經歷過這種震撼教育。
▲ 標普 500 指數過去五年走勢。(Source:Google Finance)
這次股市下跌,很多人第一時間就是害怕損失更大,跟著拋售。《紐約時報》5 日評論呼籲投資人冷靜,如果知道日後股市會跌更多,並長期處於低迷狀態,此時賣出是明智選擇,但多數人不知道之後會怎樣。
就拿這次美國股市恐慌的非農就業數據來說,7 月美國雇主新增職位 11.4萬,遠低於預期,失業率則從 4.1% 上升至 4.3%。數據引發市場擔憂,即美國長期的就業繁榮可能即將結束,市場對聯準會何時降息以及降息幅度的猜測也出現變化。
美國經濟學家表示,目前還不清楚就業數據出現異常,是因為 7 月襲擊美國墨西哥灣沿岸部分地區的五級颱風,還是是企業正在僱用更少工人的第一個跡象。M&G Wealth 首席投資長表示,很難說美國是否會陷入衰退,他說:「你可以挑選證據來創造正面故事,你也可挑選證據創造負面故事。」重點是往後會如何沒人知道。
至於投資人該怎麼面對股市波動,報導建議,需要緊張的人應是短期需要用錢,如房屋頭期款或大學學費,就必須嚴肅面對股市大跌,此時賣出股票可能有意義,但基本上,短期需要用錢的話,根本不該買股票。
對大部分人而言,持有股票的大部分資金可能算退休金,很多年甚至幾十年內都不需要它。雖然很多人說,市場下跌時退出股市,保有現金,然後股市觸底時再進場,才能賺到錢,但底部往往是投資者最害怕的時候,多數人都無法判斷股市是否觸底,更不用說拿出足夠勇氣將所有現金押注自己的判斷。
譬如新冠疫情早期,股市一個月內下跌超過 25%,誰會想到一年內股市漲更多,如果 2020 年疫情最嚴重時賣掉所有股票,標準普爾 500 指數已上漲一倍多,回頭看才叫損失慘重。
撇開股市,如果儲蓄有三分之一是現金、債券或房地產,整體帳面損失將低於 5 日股市最終損失。人生回報不只金錢,還有朋友和家人、旅遊和藝術等滿足感。總之,面對股市震盪,就當成從小受訓過的消防演習,主要原則就是不要驚慌。
- Advice: When the Stock Market Drops, Stay Calm and Do Nothing
- US stocks tumble on fears over slower growth
(首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