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十年來,氣候科學家擔心地球有幾個大型氣候系統,若崩潰將帶來巨大災難,其中最擔心的是南極末日冰川,會驅動海平面大幅上升 。但幸好,科學家最近稱,南極末日冰川,沒有想像中這麼脆弱。
科學家已經指出幾個全球暖化可能導致崩潰的幾個巨大的自然界系統,正在努力了解變暖超過多少水平,將導室系統失去平衡,引發災難性變化,而這種變化在幾個世紀甚至幾千年都無法逆轉,其中之一就是廣闊的南極洲西部冰原上的思韋茨冰川 (Thwaites Glacier),通常稱為世界末日冰川。
科學家擔憂,一旦冰蓋的漂浮邊緣冰架融化到一個程度,露出巨大、陡峭的冰崖,由於這些懸崖又高又陡更不穩定,當大塊的冰開始從他們身上脫落,連帶整個冰崖與冰川不久後就會失控崩潰。
聯合國氣候變遷小組預測,在最壞的情況下,思韋茨冰川等南極冰蓋的融化和最終崩潰將導致全球海平面到 2070 年急劇上升 60 公分,到 2100 年上升 3 公尺,到 2300 年上升 15 公尺。
聯合國已經將末日冰川納入「可能性低、影響大」的系統,成為未來海平面上升的最新評估之一。隨著人類燃燒化石燃料並使地球升溫,南極洲西部的冰仍然容易受到多種形式的破壞,但最近科學家透過電腦模擬,發現這種冰崖相繼崩塌的特殊形式看起來不太可能。
冰崖全面崩蹋可能性低
研究模擬兩種最壞情況,如果冰架完全消失會發生什麼,然後測試如果冰架在 2065 年消失,冰崖會如何反應。模擬發現,一旦冰架移除,冰川的冰就會開始更快流向大海,防止冰川末端的懸崖變得太高而引發失控的崩塌。
研究主要作者,美國達特茅斯大學地球科學教授表示,整個冰川崩蹋這種極端預測,在 21 世紀不太可能發生,但是這項研究並不是說人類很安全,南極冰蓋確實會消失,問題是有多快,如果速度較慢,可以讓沿海人口有更多時間建立防禦或遷移到內陸,也給濕地和紅樹林等沿海生態系統更多的時間來適應。
達特茅斯研究人員警告,過度的估計可能會對低窪地區人們的生活產生負面影響,因為政策制定者利用這些預測來決定是否應該建造障礙,或完全重新安置社區。
科學家對冰壓力反應需要更多了解
然而其他科學家認為還需要更多證據。麻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地球、地理與氣候科學教授 Rob DeConto 是最早提出冰崖不穩定,可能會給南極洲西部帶來毀滅的研究人員之一,他認為,科學家需要不斷尋找方法,將他們的模式建立在現實世界的觀測基礎上。
主要問題是目前科學家對冰破裂時的行為,沒有足夠的觀察,由於冰崩塌的速度很快,科學家很容易錯過,現在科學界獲得的數據還不夠,還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做出正確的預測。該研究已發表在《科學進展》期刊。
- ‘Doomsday Glacier’ May Not Melt As Quickly As Feared—But It’s Still Disappearing Fast, Study Finds
- Scientists closely watching these 3 disastrous climate change scenarios
(首圖來源:Flickr/David Stanley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