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蘋果在本週的 WWDC25 活動中亮相了 visionOS 26,其中一項引人注目的新功能是「空間小部件」(spatial widgets),這是一種可讓使用者將可自訂的三維元件固定在四周環境中,在配戴 Apple Vision Pro 時隨時查看的新功能。
雖然這些小工具在技術上令人印象深刻、外觀也非常酷炫(尤其是嵌入牆面的版本),但它們或許同時也透露出蘋果未來一款傳聞已久的智慧家庭產品的線索。
這些新的 Apple Vision Pro 附加元件支援自訂的電池、行事曆、時鐘、音樂、新聞、備忘錄、照片、Podcast、提醒事項、股票與天氣小工具(以及第三方支援),是這款頭戴裝置在生產力功能上的一大進展。
但一看到它們就立刻讓人聯想到傳聞中的「HomePad」,據稱這是一款可掛牆或放置於桌面底座的平板裝置,設計用途涵蓋家庭控制、HomeKit 場景、對講、監視器畫面與快速存取個人資訊等功能。
或許原型就藏在眼前
如果你擁有 Google Nest Hub 或 Amazon Echo Show,就會知道這類智慧顯示器在日常生活中能帶來什麼樣的便利。當然它們並非每個人都需要,但的確已成為許多家庭的一部分,可快速顯示天氣、行程、計時器與提醒等簡明資訊。
因此這些新的空間小工具或許對智慧顯示器使用者來說感覺更熟悉,對一般人則不然。不過相較於這些實體裝置具備的情境智慧功能,將一個靜態(儘管漂亮)的小部件釘在數位牆面上可能仍顯侷限。
對於想在牆上長時間顯示特定資訊的 Vision Pro 使用者來說,空間小工具的確是個不錯的選項。但從這裡出發,下一步的自然演進也許會是類似「智慧堆疊」(Smart Stack)的小工具設計,能主動提供使用者在當下所需的情境資訊。
從這樣的設計邏輯出發,實體智慧顯示器的構想就不難想像。再加上幾個鏡頭,就能支援空間照片(Spatial Photos)。當然這比聽起來複雜得多、成本也更高,但大致方向不難理解。
visionOS 26 的空間小工具看起來確實非常出色。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它們顯示出蘋果正在深入思考「環境資訊」的使用者體驗。如此一來,「HomePad」的想法看起來就不像是 Echo Show 的山寨版或是重新包裝的 iPad,反而更像是一個根據環境主動適應的專屬控制儀表板。
至於這樣的產品是否足以讓人不再直接把 iPad 掛牆上,那又是另一個問題,很多人曾認為蘋果必須壓低價格 HomePad 才有市場;但如果蘋果反其道而行,打造出一款 iPad 做不到的、更聰明的設備呢?至少這聽起來比另類方案更符合「蘋果式」的風格。
(首圖來源: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