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邁向 12 萬美元差臨門一腳!專家:台幣升值正是折價進場時刻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07 月 13 日 11:30 | 分類 Fintech , 加密貨幣 , 區塊鏈 Blockchain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比特幣邁向 12 萬美元差臨門一腳!專家:台幣升值正是折價進場時刻

比特幣近日再創歷史新高,根據加密貨幣數據平台 CoinMarketCap 顯示,盤中觸及 118,753 美元,年初以來漲幅超過 20%,正穩步邁向 12 萬美元大關,市值再度超越亞馬遜,成為全球資產市值第五名。

台灣加密貨幣交易所 HOYA BIT 創辦人彭云嫻分析,這並非單一事件引發的短期波動,而是全球風險資產同步上行下的資產重估過程,標普 500 與那斯達克指數(Nasdaq)持續創歷史新高,輝達(NVIDIA)更突破 4 兆美元市值,帶動整體市場風險偏好攀升。

降息成為重要引擎

彭云嫻指出,比特幣與美股的高度共振,反映其已躍升為資本市場中的主流配置項目,比特幣如今所扮演的角色不再只是追逐報酬的選項,而是一種因制度轉型與流動性重估而被動納入的資產類別,更是整體宏觀因素推動,其中最大的核心動能之一來自於對聯準會降息的高度期待。

根據 CME FedWatch(芝商所)工具,截至目前市場對 9 月啟動降息的機率已上升至 68%,而舊金山聯準銀行總裁達利(Mary Daly)今年 7 月 10 日公開表示,秋季降息仍屬可行選項,若經濟數據允許,全年可能出現兩次降息。

彭云嫻表示,對比特幣而言,利率轉向不只是資金成本下降,更代表資產配置模型將全面重編。當現金與債券不再具備吸引力,高波動又具抗通膨性與全球流動性的資產,將迎來結構性資金流入,比特幣正是這波浪潮的先行者。

鏈上結構顯示健康

彭云嫻分享,推動比特幣創新高的第二大驅動力,來自交易所存量持續降低所形成的供給缺口,根據鏈上數據觀察,比特幣在各大交易所的庫存已降至七年新低,這代表市場中的可流通賣壓正在快速萎縮,大量資產正轉移至冷錢包或機構託管帳戶,顯示持幣者普遍傾向長期持有而非短線套利。

彭云嫻說明,更關鍵的是,儘管價格突破歷史新高,但成交量並未同步放大,說明這並非一場由追價情緒驅動的爆量行情,而是典型的「無人賣出、自然抬價」結構,當市場願意買入者增多,而選擇賣出者極少,價格自然在無明顯催化劑的情況下持續推高,價格、籌碼與情緒三者同步穩定。

台幣升值正是進場時機

對台灣投資人而言,新台幣匯率的變動提供另一個重要機會窗口,彭云嫻表示,近期台幣對美元升值,實質降低購買比特幣的成本,相當於用更少的台幣換得相同數量的資產,為投資人帶來稀有的「進場折扣」。

彭云嫻提醒,隨著比特幣逼近 12 萬美元,渣打銀行、VanEck 與 Fundstrat 等機構紛紛將其長期目標上調至 20 萬美元以上,Global X 更直指其為新時代「數位黃金」,比特幣正被重新定位為全球資本轉向的核心資產。

(首圖來源:pixabay

延伸閱讀: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