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最新調查顯示,美國民眾對川普總統的施政評價持續轉為負面,其施政滿意度已降至 38%,不滿意度為 60%,並有 61% 的美國民眾反對川普的關稅政策,更有 46% 的民眾不反對大而美法案,回顧川普關稅懶人包一次看。
回顧關稅事件,美國總統川普競選期間,早就喊要對所有進口商品課徵額外關稅,並揚言要對中國商品課徵 60% 關稅,更對所有進口美國的商品徵收高達 20% 的關稅,甚至不時威脅要對墨西哥企業,以及考慮將業務遷往海外的美國公司,徵收更高的關稅。
川普今年 4 月 2 日宣布推出影響世界貿易格局的「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s),全面性對各國課徵 10% 基礎關稅,並針對與美國存在最大貿易逆差的國家,個別實施更高的對等關稅,期望達到振興美國製造業、奪回美國經濟主權、保護產業免受不公平貿易行為的目的。
當時川普拿出的對等關稅圖表,包括中國額外課徵 34%、歐盟 20%、越南 46%、台灣 32%、日本 24%、印度 26%、南韓 25%、泰國 36%、瑞士 31%、印尼 32%、馬來西亞 24%、柬埔寨 49%、英國 10%、南非 30%、巴西 10%、新加坡 10%、菲律賓 17%、澳洲 10% 等。
川普「解放日」拋出震撼彈,導致全球股市哀鴻遍野,結果美債遭到嚴重拋售,殖利率快速攀升之後,川普終於了解事態嚴重,因為債市殖利率的穩定對美國財政極為重要,因此川普終於聽進財長貝森特的建言,暫緩課徵除中國以外國家對等關稅 90 天。
原本川普對等關稅暫緩 90 天是在 7 月 9 日到期,但川普 5 月 8 日就宣布與英國達成貿易協定,承諾英國汽車在 10 萬輛配額內,以 10% 的基準關稅輸美,而鋼鋁的出口關稅由 25% 降為 0%,而美國農業有 50 億美元的出口機會,成為美國首個達成對等關稅貿易協定的國家。
再來美國 7 月 2 日宣布與越南達成關稅協議,美國將向越南所有出口商品課徵額外 20% 的關稅,但轉運貨物是 40% 的關稅,做為回報,越南將向美國「完全開放」市場,使美國能以零關稅向越南銷售產品,越南成為全球第二個與川普簽署貿易協定的國家,並為亞洲首位簽署的國家。
緊接著川普 7 月 7 日宣布寄發 14 個國家的關稅信函,其中日本、韓國、馬來西亞、哈薩克與突尼西亞均被加徵 25% 的關稅,南非與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為 30% 的稅率,印尼維持 32% 不變,孟加拉、塞爾維亞是 35%,泰國、柬埔寨是 36% 關稅,至於緬甸、寮國則是 40%。
川普 7 月 9 日宣布六國對等關稅名單,包括將課徵菲律賓 20%、摩爾多瓦 20%、汶萊 25%、利比亞 30%、伊拉克 30%和阿爾及利亞 30%,其中菲律賓從原本的 17% 提高至 20%,而汶萊從 24% 提高至 25%,至於阿爾及利亞則維持 30% 的稅率不變。
利比亞從 31% 降為 30%,以及伊拉克從 39% 降為 30% 的稅率,還有摩爾多瓦從 25% 降為 20%,隨後一小時又陸續公布斯里蘭卡從 44% 降為 30%,而巴西則從 10% 提高為 50% 的關稅,若透過轉運來避免 50% 的關稅,將會被課徵更高的關稅。
川普 7 月 11 日公布美國將向加拿大課徵 35% 的關稅,強調美國曾對加拿大加徵關稅,以因應美國的芬太尼(Fentanyl)危機,但這場危機是加拿大未能有效阻止毒品流入美國所導致,當時加拿大沒有選擇與美國合作,反而以自有關稅進行報復,因此針對加拿大進行報復性措施。
川普 7 月 12 日致函歐盟和墨西哥的關稅通知函,美國將開徵 30% 的關稅,對此,歐盟執行委員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表示,預計採取一切必要手段捍衛歐盟利益,甚至不排除祭出反制措施,而墨西哥喊「這是不公平的協議」。
經過再次談判,川普 7 月 23 日宣布與日本、菲律賓和印尼達成貿易協議,美國對日本的關稅 15%,並對菲律賓和印尼課徵 19% 的關稅,但日本將向美國投資 5,500 億美元,並開放汽車、卡車、稻米等農產品市場,而菲律賓和印尼則將向美國實施「零關稅」,全面開放市場。
川普 7 月 28 日宣布與歐盟達成協議,美國對歐盟的關稅從 30% 降為 15%,而歐盟同意價值購買 7,500 億美元的美國能源產品,並再額外投資美國 6,000 億美元,更將採購數千億美元的軍備,但未說明具體金額。
川普 7 月 31 日宣布與韓國達成貿易協議,美國對韓國的關稅從 25% 降為 15%,並稱雙方達成一項「全面且完整的貿易協議」,根據協議,韓國將向美國提供 3,500 億美元,用於由美國擁有、控制且由川普挑選的投資項目,同時韓國還將購買價值 1,000 億美元的液化天然氣或其他能源產品。
美國最新關稅自 8 月 1 日正式實施,川普壓線在 7 月 31 日宣布美國對台灣將課徵額外 20% 關稅,對此,行政院強調台灣 20% 是「暫時性稅率」,台美雙方後續將持續磋商,並一併討論供應鏈合作及《美國 232 條款》相關議題,只要達成協議,有望再調降對等關稅稅率。
川普 7 月 31 日正式簽署行政命令,針對全世界特定貿易夥伴調整的最新對等關稅稅率,稅率範圍從 10% 至 41% 不等,新稅率將自行政命令發布後第 7 天,即美東時間 8 月 7 日凌晨 12:01 起正式生效。
川普 8 月 6 日宣布,由於印度直接或間接進口俄羅斯石油,因此對印度商品再加徵 25% 關稅,對等關稅從原本課徵的 25%,提高為 50% 關稅,因為印度是俄羅斯石油的主要買家,而石油是莫斯科對烏克蘭軍事攻勢的主要財源。
正值對等關稅 8 月 7 日生效之際,川普宣布將對進口半導體、晶片和消費性電子徵收 100% 的關稅,但只要企業在美國設廠生產,或已承諾未來會在美國設廠生產,即可取得豁免關稅資格,目的在於鼓勵半導體企業將製造基地移往美國,以強化本土供應鏈與國家安全。
(首圖來源:川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