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台灣無人機概念股表現亮眼,受惠於全球地緣政治局勢與人工智慧(AI)應用加速落地,市場對產業長期成長潛力保持樂觀。無人機在軍工與商用市場快速擴張,國防預算持續提升及技術進步同步推動鏡頭模組需求增加;同時,機器人市場在智慧基礎建設與工業自動化的需求驅動下快速成長,視覺感測與鏡頭技術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機器人已成為智慧製造核心
機器人需求快速上升,主要來自智慧基礎建設和工業自動化兩大領域。在智慧城市、智慧建築及智慧社區中,機器人應用於交通管理、能源與安全監控、災害預警等場景,有助於提升城市運作效率與居民生活品質;政府積極投資AI與智慧機器人技術,也進一步推動這些應用落地與市場拓展。
在工業自動化領域,機器人已成為智慧製造核心,廣泛應用於裝配、檢測、物流和倉儲,協助企業提高生產效率並降低人力成本。特別是在半導體、電子和汽車等高精度製造業,光學鏡頭等視覺模組扮演關鍵角色,賦予機器人精準感知和判斷能力,提升自動化的靈活性與智慧化程度。
隨著AI和感測器技術快速發展,視覺模組已成為機器人市場的重要增長點,不僅推動產業升級,也為光學供應鏈帶來新一波成長契機。
筆者認為,台灣在光學與精密製造領域的既有優勢,結合政府政策支持,有望使台灣在全球機器人產業鏈中占據更關鍵地位,並在智慧城市與智慧製造浪潮中搶占先機。
智慧機器人的視覺感知與判斷,也滿足無人機需求
隨著無人機與機器人市場快速擴張,光學鏡頭廠的角色愈發關鍵。大立光、亞光等台灣光學鏡頭龍頭已成為產業鏈核心供應商,憑藉高精度鏡頭技術與量產能力,支撐智慧機器人的視覺感知與判斷,也滿足無人機在航拍、偵測及工業應用上的高精度需求。
例如大立光依靠7P、8P多片鏡片設計與專利優勢,長期穩居蘋果及高階手機品牌供應商,維持高毛利率並持續領先市場;同時積極布局車用鏡頭,拓展ADAS先進駕駛輔助系統應用。亞光則以多元化產品線與玻璃非球面鏡頭技術見長,在車載與機器人視覺系統市場具競爭優勢,並研發Metalens等前瞻技術,完整垂直整合製造能力使其視覺模組成為國際大廠核心元件。
▲ 大立光與亞光的年度淨利都有突出表現。(Source:Google 財經,大立光/亞光)
從投資角度來看,鏡頭廠除了受惠傳統蘋果新機出貨外,無人機與機器人題材提供新的業績增長動能,使相關概念股股價具長線上行潛力,兼具穩定性與成長性。
投資市場普遍看好光學鏡頭廠的長期成長潛力。一方面受惠於蘋果新機出貨以及高階智慧手機持續帶動的傳統需求,穩健支撐其營收表現。另一方面,無人機與機器人題材正逐漸成為業績的新引擎,亞光等光學廠憑藉多元產品組合和技術創新,在機器人視覺、車載鏡頭、數位相機等領域持續擴大市占率。亞光2025年第二季財報顯示淨利年增79%,股價因而飆升,其成長潛力顯著。
光學鏡頭在智慧機器人與無人機的價值將更加凸顯
然而,筆者認為市場風險依然存在,如全球經濟不確定性、手機換機潮放緩及新興應用技術突破的不確定性可能影響業績。加上股價已迅速上升,短期或面臨獲利回吐壓力,投資人需謹慎評估進出時機。
隨著AI、感測器及自動化技術持續突破,光學鏡頭在智慧機器人與無人機應用中的價值將愈加凸顯。光學鏡頭廠既有穩固的傳統手機市場基礎,又擁有無人機與機器人等新興領域的長遠成長動能,具備吸引力的投資價值;同時也應關注外部宏觀經濟與產業環境的變化及風險,審慎布局。
(首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