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月美國生產者價格 (PPI),就是所謂的出廠價意外下降,增強市場對高關稅不會導致價格失控的希望。經濟學家警告,好於預期的數據,可能代表經濟正在放緩,企業利潤率的下降,可能預示不久的將來消費者價格將上漲。
由於貿易服務利潤率壓縮,以及商品成本小幅上漲,美國 8 月生產者價格意外下降,代表美國國內企業可能吸收部分進口關稅,此外,即使徵收進口關稅,但生產者價格壓力卻不足,也可能反應在勞動力市場低迷的背景下,國內需求正在疲軟。
企業利潤縮水
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受服務價格下跌 0.2% 拖累,8 月生產者物價指數意外下降 0.1%,年通膨率從 7 月的 3.1% 降至 2.6%。貿易服務 PPI 反映批發商的利潤空間,上月貿易服務價格下降 1.7%,是一年多以來的最大月度降幅,其中機械和汽車批發價格下降 3.9%,拖累服務價格。
如果利潤率縮水,可能表示企業正在利用利潤消化更高的成本,例如高關稅,並最終將更多成本轉嫁給消費者或在其他方面削減開支。近幾個月來,零售商似乎確實一直在消化關稅成本,各大企業都表示,他們已經盡可能維持價格,但未來需要開始有選擇地提高價格。
核心 PPI 持續飆升
此外,扣除貿易服務、食品與能源的核心 PPI 價格較 7 月上漲 0.3%,是 2023 年 3 月以來,中間產品需求價格漲幅的最高值。截至 8 月的 12 個月內上漲至 2.8%。
關稅效應尚未全面推高物價壓力,但 PPI 數據波動太大,可能只是反映出企業正在調整策略以應對關稅。經濟學家警告不要對通膨掉以輕心,價格在生產者層面仍在大幅上漲,美國尚未擺脫通膨威脅,且企業已經減少庫存,部分關稅減免措施已經結束,關稅的影響在下半年將更容易顯現。
不過,無論如何報告描繪一幅圖景,在川普的關稅措施更加穩固的背景下,批發通膨並未大幅上升,增強投資者對聯準會本月降息的預期。
下一重頭戲 CPI
美國勞工統計局今日將公布消費者物價指數數據。預計 8 月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年增 2.9%,7 月為上漲 2.7%。核心 CPI 通膨率預計將連續第二個月上漲 0.3%,年度漲幅維持在 3.1%。
若消費者通膨走強,將加劇勞動市場的疲軟,加劇人們對經濟有滯膨風險的擔憂。經濟學家認為,目前生產者物價通膨正在緩解,但中間成本上升預示未來通膨將上升,雖然聯準會下週肯定會降息 25 個基點,但對今年剩餘時間的走勢不太確定。
市場預期聯準會從現在到年底將三次降息,每次 25 個基點,以避免勞動市場進一步疲軟,但降息並非創造就業的關鍵。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凍結企業規劃、投資和招募,才是就業成長停滯的主因。在貿易政策,尤其是關稅政策明朗化之前,勞動市場將繼續停滯不前。
- Inflation Is More Important Than Jobs At This Point
- Wholesale inflation cooled in August as businesses absorb tariff costs — for now
- Cooler US producer inflation hints at softening demand
(首圖來源:Flickr/Walmart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