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大哥大今日宣布,旗下「台灣大動力服務」將進一步擴展 Taiwan Mobility 智慧移動生態圈,整合充電、共享、停車、儲能與租賃五大資源鏈,並計劃將「台灣模式」輸出至亞太市場。
充電版圖擴展
電動車普及帶動充電需求升溫,台灣大旗下 MyCharge 服務自 2023 年推出後快速成長。公司指出,截至 2025 年底,MyCharge 將涵蓋全台逾 100 個據點、550 支充電樁,據點遍及 Costco、五星飯店、商辦大樓與大型商場。今年更進駐秀泰生活等場域,並與格上充電服務合作,推動「隨插即充」無感體驗。
目前 MyCharge 充電樁支援 Type1 (J1772) 與 Type2 規格,並評估導入 22kW 快速 AC 充電,藉此縮短充電時間。台灣大表示,隨著平台與 USPACE、LINE GO 的串接,用戶未來可透過多元入口享有跨平台的一鍵充電體驗,進一步推動電動出行普及。
跨入儲能與停車
除了充電,台灣大也正式取得 Tesla Powerwall 認證,跨入家用儲能市場。國際能源署(IEA)預估,2030 年全球儲能容量將達現有規模六倍。台灣大動力服務總經理林東閔表示,藉由電信數據與用戶規模優勢,將推動能源管理服務,延伸至智慧家庭應用。
在智慧停車領域,台灣大透過投資 USPACE 深化合作。USPACE 自去年併購日本停車品牌 Nokisaki 後,今年 9 月已在東京六本木之丘設立新站點,加速進軍日本市場。該公司會員數已突破 200 萬,停車場合作規模逾千場,並逐步拓展至泰國、印尼。未來將推動出行訂閱制,整合「停車+充電+租車」一站式服務。
WeMo 擴張共享版圖
在共享交通部分,台灣大自 2024 年起投資 WeMo,今年再度領投 3 億元,擴大布局全台五都及離島,並於高鐵、客運等樞紐設置租還站點。WeMo 目標 2035 年達十萬輛共享機車,並計畫結合台灣大、LINE GO、iPASS MONEY 與 iRent,開啟跨平台共享服務。
WeMo 估算,十萬輛共享機車每年可減少 7 萬噸碳排放,相當於釋放七座大安森林公園的城市空間。透過即時數據共享,平台也希望協助地方政府提升交通治理效率。
布局亞太市場
林東閔表示,Taiwan Mobility 生態圈的定位不只是整合國內資源,更著眼於將台灣經驗輸出東南亞。他認為,隨著電動車與智慧交通加速普及,結合充電、停車與共享的「台灣模式」具備複製潛力。
在市場競爭激烈、國際業者紛紛投入的情況下,台灣大強調自身優勢在於電信數據、平台整合與合作網絡。未來將持續深化跨領域合作,強化在智慧交通與新能源應用上的影響力,並尋求在亞太市場建立領導地位。
(首圖來源:台灣大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