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戰場不在 AI 也不是晶片,專家:是核能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09 月 26 日 13:28 | 分類 科技政策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美中戰場不在 AI 也不是晶片,專家:是核能

美國和中國爭奪 AI 領域的全球領導地位,投資者正密切關注電腦晶片戰爭的進展,但專家分析,市場關注方向錯誤,真正的贏家將贏在不那麼引人注目的領域,能源。具體來說,就是核能。

最近有一支股票飆漲引發關注,就是商業化小型模組化反應器 (SMR) 公司 Oklo,去年年中上市以來股票上漲 1500%,目前市值 200 億美元,已成為美國最大的未獲利上市公司。這支股票有多項誘因,2024 年透過 Sam Altman 的特殊目的收購公司 AltC Acquisition 上市,OpenAI 執行長也曾擔任該公司董事長至今年 4 月,目前持有 Oklo 5.5% 的股權。

搭上 AI 話題,又是核能技術公司,背後還有 Sam Altman 等人支持,即使市場預期 Oklo 要到 2027 年第四季才能獲利,瑞銀分析師甚至認為,要到 2034 年才能實現每年部署 800 兆瓦的裝置容量,投資人也不在意。

目前在 SMR 領域的另一家參與者是 NuScale Power2022 年上市,最近在第二季財報中錄得 810 萬美元的收入。然而,NuScale 的收入來自商業化前的活動,例如工程和授權服務,核電核心業務仍還沒開始獲利。

晶片沒有電只是廢材

核能受到市場關注的原因是他是 AI 競賽的心臟,即使是世界上最先進的 AI 晶片,如果沒有電,等於毫無用處,因此核能迅速成為推動 AI 繁榮發展,並防止能源短缺的首要解決方案之一。

市場估計,到 2026 年,全球用於支援 AI 資料中心的能源消耗量,可能超過日本全國的能源消耗量。預計到 2030 年,全球電網的用電量將大增 30%。核能因低生命週期成本、極低的碳排放,和持續的基荷電力,將成為未來 AI 成長的新興「必需品」。

美國核能停滯十幾年

但現在美國擔憂,核電建設將輸中國。美國整體能源產能十多年來一直停滯不前,而中國每 18 個月就能新增相當於美國全部電力容量的發電量。美國銀行表示,以目前的速度,2030 年,中國的核電裝置容量可能超過美國。

為了急起直追,今年 5 月川普發布四項旨在啟動核能投資的行政命令,7 月發布《2025年人工智慧行動計畫》強調發展 AI 基礎設施,尤其是核能能力的必要性。

建設核能基礎設施絕非易事。嚴格的監管、高昂的前期成本,以及核電廠建設長期停滯後專業知識的流失,都對當今美國的核能發展構成挑戰。但前景看好,隨著政府支持的增加,在美國部署 SMR 的時間,可能會從七年縮短至三年。資金方面也獲得動能,大型科技公司將巨額資本支出預算的一部分用於核能,將帶動新一波私人投資,加速核能發展。

核能革命正在起飛,除了 SMR 之外,美國銀行表示,真正的「聖杯」將是核融合,市場預期 2030 年可以看到試驗性電廠,2050 年有機會商業化。

(首圖來源:Doktorfell, CC0, via Wikimedia Commons)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