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典皇家科學院在台灣時間今晚宣布,2025 年諾貝爾化學獎由澳洲墨爾本大學理查羅伯森、日本京都大學北川進以及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歐瑪亞基三位學者共同獲得。
瑞典皇家科學院秘書長埃爾格羅(Hans Ellegren)開場時表示,今年諾貝爾化學獎獲獎者的原因是在這項領域中開創了全新空間。
由澳洲墨爾本大學理查羅伯森(Richard Robson)、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歐瑪亞基(Omar M. Yaghi)和日本京都大學北川進(Susumu Kitakawa)三位學者數十年來透過研究「金屬有機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MOF)領域的突破,讓學界和產業界目前有數千項計劃和產品正透過 MOF 進行研究和設計,對產業、環境保護和綠能發展有重大貢獻。
金屬有機框架最初由理查羅伯森在 1974 年研究配位聚合物領域期間,專注在他稱之為無限聚合物框架(Infinite Polymer Framework)的開發,1990 年代羅伯森運用氧化亞銅(Copper I)設計出了新的金屬有機結合框架,促成了後續許多發展。
歐瑪亞基創建了網狀化學(Reticular Chemistry) ,這是一個通過強鍵將分子結合在一起,形成開放框架結構的全新化學分支,亞基也是金屬有機框架和共價有機框架(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 COF)的開拓者與奠基人,此外他也開創了化學分子編織技術的先驅,並合成了世界上第一種在原子和分子水平上編織的材料。
北川進則在 MOF 基礎上發現了配位結構具有吸附氣體功能,因此讓 MOF 成為學術和產業界開發各種創新結構的基礎。
▲ 諾貝爾化學獎委員會表示目前 MOF 已出現多種重要應用,在環保和能源領域潛力無窮。(Source:Nobel Price)
諾貝爾化學獎委員會成員拉姆斯特倫(Olof Ramström)指出,由於三位獲獎者在 MOF 上的貢獻,目前已發明出可在空氣中吸取水分、二氧化碳,或分解在海中漂浮的石油,以及從水中吸取對人體有害的 PFAS 等物質,對於全球環境保護和永續能源方面有重大貢獻。
北川進教授在線上受訪時表示,他的夢想是未來有更多學界和產業資源投入 MOF 相關研究,並最終能夠人類能夠在空氣中提取能源,並從排放出的廢氣中再度提取可用能源,最終達成能源永續的目標。
(首圖來源:Nobel Pr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