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諾貝爾化學獎

與洩漏資訊相符,2023 諾貝爾化學三科學家研究量子點共享殊榮

作者 |發布日期 2023 年 10 月 04 日 18:18 | 分類 奈米 , 尖端科技 , 材料

2023 年諾貝爾化學獎 4 日出爐,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化學教授巴汶帝(Moungi G. Bawendi)、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化學教授布魯斯(Louise E. Brus)、俄羅斯固態物理學家艾吉莫夫(Alexei I. Ekimov)獲獎,表揚在量子點的發現與發展,而這也跟外流的資料相符。

繼續閱讀..

ACC 技術源自諾貝爾化學獎!異體細胞新藥廠育世博 8/8 登錄興櫃

作者 |發布日期 2023 年 08 月 01 日 18:10 | 分類 生物科技 , 證券 , 財經

育世博將在 8 月 8 日以承銷價 26 元登錄興櫃,董事長楊育民表示,目前以抗體細胞連結(Antibody-Cell Conjugation,ACC)及免疫細胞包含 γδ2T 細胞為核心技術平台,已有兩項異體現成型細胞新藥進入一期臨床,一是針對實體腫瘤,一是針對 B 細胞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繼續閱讀..

2022 諾貝爾化學獎讚揚「鍵擊化學」,美國丹麥三學者共享殊榮

作者 |發布日期 2022 年 10 月 05 日 18:47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2022 年諾貝爾化學獎 5 日出爐,由美國學者夏普萊斯(Barry Sharpless)、丹麥學者梅爾達爾(Morten Meldal)與美國學者貝爾托西(Carolyn Bertozzi)共享殊榮,表彰 3 位在「鍵擊化學」的貢獻,透過將分子結構簡單有效拼接,迅速可靠地完成各式形形色色分子的化學合成。

繼續閱讀..

諾貝爾化學獎表彰鋰離子電池研究,造就電動車以及充電世界可能

作者 |發布日期 2019 年 10 月 09 日 19:20 | 分類 會員專區 , 科技教育 , 能源科技

諾貝爾化學獎在今日 (10/9) 瑞典時間 11 :45 公布,表彰形塑人人帶著隨身電子裝置的時代,充電世界成為可能的鋰離子電池技術,總共由三位學者 John B. Goodenough、M. Staley Whittingham、吉野彰獲得今年 2019 年諾貝爾化學獎,並且平分獎金。其中 Goodenough 教授是史上最老的諾貝爾獎獲獎者,已經高齡 97 歲。 繼續閱讀..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Dr. Dan Shechtman 訪台,指出科技新創是台灣面對高齡化社會的出路

作者 |發布日期 2018 年 11 月 16 日 15:12 | 分類 名人談 , 新創 , 會員專區

201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丹·謝赫特曼博士(Dr. Dan Shechtman)應科技部邀請訪台,參與「2018 Taiwan Tech Arena 暨 TIEC 國際投資媒合會」並接受《科技新報》專訪。他於專題演講中指出台灣少子化嚴重,對未來產業發展相當不利。政府除應鼓勵生育外,在科技教育上更需投入資源且不可偏廢,從幼稚園到大學,將科技新創精神實際貫穿於教育中。 繼續閱讀..

【諾貝爾 2018】促進生質能和新藥開發,化學獎頒給蛋白質演化研究及基因工程工具

作者 |發布日期 2018 年 10 月 04 日 1:32 | 分類 會員專區 , 生物科技 , 科技教育

2018 年諾貝爾化學獎出爐,由英國科學家 Sir Gregory P. Winter 和兩位美國科學家 Frances H. Arnold 及 George P. Smith 獲得,3 位科學家將分享由瑞典皇家科學院(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所頒發的 900 萬瑞典克朗(相當於新台幣 3 千多萬元)獎金。3 位得獎者的研究藉由模擬自然界的演化過程,最終促進新燃料和藥物的開發,並進一步推動醫療和環境的進步。 繼續閱讀..

2017 諾貝爾化學獎揭曉,獲獎 3 學者為低溫電子顯微鏡革新者

作者 |發布日期 2017 年 10 月 05 日 11:24 | 分類 會員專區 , 生物科技 , 科技教育

2017 諾貝爾化學獎發表了,得獎人是瑞士的雅克·杜伯謝(Jacques Dubochet)、美國的喬基姆·法蘭克(Joachim Frank)及英國的理查·韓德森(Richard Henderson)3 位學者,以表彰他們的低溫電子顯微鏡革命,使觀測高解析度生物分子結構成為可能。 繼續閱讀..

2016 諾貝爾化學獎:來自英、法、荷的 3 名學者以「設計與合成分子機械」研究獲獎

作者 |發布日期 2016 年 10 月 05 日 18:56 | 分類 名人談 , 尖端科技 , 會員專區

2016 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於台灣時間 10 月 5 日揭曉,與今年的物理學獎相同,化學獎同樣由 3 位學者共享殊榮,分別為出生於法國、任教於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的 Jean-Pierre Sauvage,來自英國、任教於美國西北大學的 Sir J. Fraser Stoddart 以及來自荷蘭、在荷蘭格羅寧根大學教書的 Bernard L. Feringa,3 名學者以「分子機械(molecular machine)的設計與合成」貢獻奪下諾貝爾化學獎。 繼續閱讀..

化學原來可以如此美麗,顯微鏡下看化學反應

作者 |發布日期 2014 年 10 月 18 日 0:00 | 分類 會員專區 , 科技趣聞

諾貝爾化學獎剛出爐,得獎的三位科學家以「超高解析螢光顯微技術」成就,獲得此一榮銜,不過,這可能不大能激勵你攻讀化學,因為在咱們的中學化學教育裡頭,化學就是一堆枯燥的反應式,不過,雖然不用用到得獎的「超高解析螢光顯微技術」,但只要在一般的高畫質顯微攝影下,你會看到化學反應本身其實繽紛燦爛、美不勝收,或許會讓你對化學的印象就此改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