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國晶片設計商 Graphcore(隸屬軟銀集團)計劃在印度投入 10 億英鎊(約新台幣 409.3 億元) 的資金,建立全新研發中心並擴充當地團隊。此項宣布預計將隨英國首相 Keir Starmer 本週率領商務代表團訪印時正式揭曉。
知情人士指出,Graphcore 計劃於班加羅爾(Bengaluru) 設立研發據點,未來五年內將招聘約 500名工程及研究人員,以強化人工智慧(AI)晶片設計與演算法開發實力。對於具體投資內容,Graphcore 與母公司軟銀集團均未回應置評。
Graphcore 曾被視為輝達的潛在競爭對手,專注於高效能 AI 加速器設計。該公司於 2020 年估值一度達 28 億美元,但隨後因商業化受阻陷入低潮。軟銀於 2024 年完成收購,Graphcore 之後宣布將擴大在英國與海外的研發據點,重返全球 AI 晶片競爭舞台。此次印度投資被視為軟銀整合英歐技術與亞洲市場的關鍵一步。
印度擁有 14 億人口的龐大內需市場,被視為下一波 AI 技術應用重鎮,包括輝達、微軟與 Meta 在內的國際科技巨頭,也紛紛將印度視為中國之外的潛在增長引擎。然而,印度的 AI 基礎建設仍處起步階段。總理 莫迪(Narendra Modi) 正推動半導體國產化,預計首批「印度製晶片」將於今年底問世,但初期仍以中低階製程為主。
莫迪政府已設立 7,600 億盧比(約新台幣 2,584 億元) 的產業基金,以吸引全球晶片製造商投資。不過,目前仍缺乏大型企業承諾。目前進展最快的兩項專案包括:Tata 集團與力積電合作興建 110 億美元晶圓廠,以及美光科技(Micron) 投資 30 億美元 的封裝與測試廠。
同時,據《彭博社》報導,OpenAI 也正在評估與當地企業合作,計畫在印度建立至少 1GW 規模 的資料中心,以支援生成式 AI 模型的訓練與運算需求。
隨著 美中科技緊張與出口管制 持續升溫,AI 產業正進入新一輪「地緣技術重組期」。美國企業雖仍掌握 GPU 與雲端算力的主導權,但日本、歐洲與印度正加速透過投資、併購與技術共享,打造屬於自己的「非美 AI 產業鏈」。
(首圖來源:Flickr/MIKI Yoshihito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