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太空總署的歐幾里得太空望遠鏡的近紅外線觀測,穿透獵戶座的暗星雲 LDN 1641,呈現平時可見光下很難看見的結構。LDN 1641 是一條大型暗雲,距離地球約 1,300 光年,位於獵戶座巨分子雲 Orion A 南端,是形成恆星的重要活躍區域。
歐幾里得的高靈敏度紅外線觀測使厚重塵埃後方的星場清晰浮現。影像顯示,雲中布滿年輕恆星,一些原恆星持續向外噴發物質,直接呈現恆星形成的動態過程。這片天區是 2023 年 9 月檢驗歐幾里得指向精準度用,因可見光下幾乎沒有亮星,適合當成校準標準。測試成功後,歐幾里得短時間內能拍攝大面積且極為銳利的影像。本次涵蓋約 0.64 平方度,等於約三個滿月大小,近紅外線高解析度影像中視野相當大,資料取得不到五小時。

▲ 歐幾里得太空望遠鏡以近紅外線拍攝獵戶座暗星雲 LDN 1641,呈現大片雲氣與遍布的年輕恆星。影像可見多條由塵埃構成的雲絲,揭示這處活躍的恆星形成區的空間結構。(Source:ESA,下同)

▲ 放大後可見原恆星噴流呈現洋紅色光芒,在塵埃雲間延展。這些噴流顯示恆星正在吸積物質並向外拋射高速氣流,是恆星形成早期階段的重要特徵。
雖然歐幾里得主任務是製作宇宙大尺度 3D 地圖,以研究暗物質與暗能量,但附帶觀測成果同樣極具科學價值。如 LDN 1641 這種恆星形成區,可提供深入探討恆星形成與星際介質的重要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