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結石、輸尿管結石不僅讓人疼痛難忍,還可能有更深層健康危機。過去研究顯示,長期上泌尿道發炎或結石會增加「上泌尿道尿路上皮癌」(UTUC)發生風險,但是否影響癌症惡性程度,過去未有明確答案。最近台灣慈濟醫院首次提出明確證據指出,有結石病史的 UTUC 患者,病情更嚴重,患者存活期通常較短。論文月初發表於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 Network Open》。
尿路結石(urinary tract stone)是常見疾病,約十分之一成年人至少得過一次。當結石反覆摩擦尿路上皮,容易造成感染與慢性發炎,使細胞長期處於損傷與修復循環,增加基因突變與癌變風險。慈濟醫院推測,長期刺激,或許也會在癌症確診後使腫瘤惡化。
研究納入 3,414 名接受切除術治療的 UTUC 患者,169 人(4.9%)有尿路結石病史。發現有結石病史的患者,整體存活率明顯較低,死亡風險比沒有結石病史者高約 83%。換句話說,即使考慮年齡、性別、腎功能與吸菸等因素,曾罹患結石仍是不良預後的獨立風險因子。
為何結石會讓癌症更兇猛?
團隊指出,尿路結石造成長期機械性刺激與慢性發炎反應,可能改變尿路上皮細胞基因表現,重塑腫瘤微環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使癌細胞更具侵襲性。另一方面,結石引起的症狀如血尿腰痛,與 UTUC 極為相似,常使臨床診斷延遲,導致患者確診時腫瘤已較晚期。值得注意的是,某些分子途徑如鈣離子通道 TRPV5 與黏蛋白 MUC1,在結石形成與腫瘤進展皆扮演關鍵角色,暗示兩者可能共享部分分子機制。
總結,這項台灣大型研究,首次證明有結石病史也會影響 UTUC 患者生存機率。對有結石病史的患者而言,定期追蹤與早期治療,不僅是防止結石復發的手段,更可能是延長生命的關鍵機會。
(首圖來源:Freepi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