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仙女座大星系光芒下發現一個超小矮星系?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11 月 21 日 22:50 | 分類 天文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如何在仙女座大星系光芒下發現一個超小矮星系?

星系是非常巨大的恆星集合結構,但並非所有星系都很大,有些星系非常小非常暗,即使就在我們附近,天文學家可能沒察覺它們存在。不過近期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團隊,在仙女座大星系(M31)旁成功發現一個新矮星系:飛馬座 VII(Peg VII)。

這些超暗矮星系的位置可能在任何方向,大多只能靠大型望遠鏡大範圍搜尋,才有可能找到它們。但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這類望遠鏡往往得特別申請寶貴的使用時段,因此只能利用其他有計畫性巡天的望遠鏡來搜尋。這次發現新矮星系的團隊採紫外線近紅外線光學北天巡天(The Ultraviolet Near Infrared Optical Northern Survey,UNIONS),是夏威夷的加拿大─法國─夏威夷望遠鏡(CFHT)、泛星計畫(Pan-STARRS)和昴星團望遠鏡(Subaru)三座望遠鏡合力完成。團隊發現一處明亮恆星密集的區域後,便申請CFHT和雙子座天文台觀測時間,對這區域更深入拍攝以確定性質。

▲ 仙女座星系周邊矮星系分布圖,灰色虛線區域是Pan-STARRS巡天範圍,綠色是UNIONS負責,此次發現的飛馬座VII位於綠色範圍最右邊。

團隊將影像恆星照亮度與顏色,繪製成星等─星色圖。團隊能辨識出主序星、水平分支和紅巨星分支,表示恆星大致在同時間形成並經歷數十億年演化,確認這是一個新發現的矮星系!團隊從飛馬座VII辨識出約82顆成員星,體積比仙女座星系小129倍;絕對星等為-5.7,仙女座星系絕對星等為-21.5,兩者亮度差距200萬倍。團隊將附近其他星系的星等─星色圖與飛馬座VII比較,估算飛馬座VII年齡約100億年,金屬豐度極低。

▲ 左為飛馬座VII星等─星色圖,橘色範圍為成員星,可辨識出水平分支、紅巨星等;右圖背景恆星則顯散亂。

飛馬座VII星系如何演變成如今模樣?由於目前影像還不足確定飛馬座VII星系繞仙女座星系運行的軌道路徑和速度,團隊不確定它是否因潮汐力作用喪失大部分恆星,抑或別處形成後偶然被仙女座星系捕捉。要解答所有問題,還需要更多後續觀測。結合不同波長的光,我們就能確定飛馬座VII星系的運行速度、恆星形成歷史及氫氣含量和分布。

(本文由 台北天文館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NASA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