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醜聞又一樁,德國研究:數學領域造假嚴重台灣還被點名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11 月 25 日 9:04 | 分類 國際觀察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科研醜聞又一樁,德國研究:數學領域造假嚴重台灣還被點名

當研究可以以量而不是質來評判好壞的時候,就成為造假的溫床。德國數學學會研究稱,許多研究機構,包括大學在內,在數學領域所聲稱的學術聲譽可能都是假的,這項發現在美國數學學會 (AMS) 刊登出來之後,在數學界「引起了軒然大波」。

現在一家大學或研究機構,以及期刊本身,都需要出名,才會有後面的商機,對這些學術機構而言,出名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拚論文,拚論文發表數量、引用次數或期刊的聲譽,大學只要能衝更高的排名,後面就會有更多的資金機會、更高的學費,以及更多的國際申請者,對個人也有很多好處。

在學術界,數學是一個靜默的角落,數學家發表論文的頻率不高,而且不像許多其他領域的學者那樣面臨著「不發表就出局」的壓力。他們很少需要爭奪《自然》或《科學》等期刊的發表位置。此外,數學家獲得的科研經費相對較少,不需要昂貴的實驗室,研究成果也不會影響製藥公司的利潤。偽造的數學公式,也肯定比偽造的實驗數據更容易被發現,因此人們想到科學詐欺時,通常不會先想到數學領域。但數學領域並非不會出現倫理問題。

付錢買得到排名

德國馬爾堡大學數學教授領導的國際研究小組,受德國數學學會 (DMV) 和國際數學聯盟 (IMU) 委託,揭露多年來在數學界發生的學術造假活動。

他們發現,這些指標由私人公司採用不透明的方法生成,幾乎不受科學界的監管,目的是推廣研究資料庫。一些不法企業甚至專門幫助研究人員和機構操縱這些指標以牟利。結果是,大量論文的發表,只是為了提高指標,而非推進知識發展。這些論文很多無人問津,包含錯誤,或缺乏任何真正的科學價值。

這篇研究還特別點到台灣,稱資訊服務提供者科睿唯安 (Clarivate) 2019 年報告稱,擁有最多「世界一流」數學研究人員的大學,竟然是台灣的一所大學,而這所大學甚至沒有開設數學專業。

大型期刊成造假搖籃

還有些大型期刊,只要作者付費,幾乎什麼論文都接受,如今每年發表的文章數量,超過所有信譽良好的非付費數學期刊的總和。在這個體系背後,匿名掮客什麼都能賣,包括預先寫好的文章到付費提升引用量,通常是使用加密貨幣。

科睿唯安發布的高被引學者 (Highly Cated Researchers) 榜單頗具影響力,但被質疑該榜單充斥大量不知名且可疑的名字,2023 11 月,科睿唯安宣布將整個數學領域從「高被引學者」名單中剔除,當時為數學界敲響警鐘。今年11月,科睿唯安宣布調整高被引學者名單,讓數學領域重新回到榜單上,但作者表示,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國際數學聯盟秘書長抨擊這些行為,稱偽科學會對科學和社會構成威脅,也會使數學家難以判斷哪些結果可以作為進一步研究的基礎。研究認為,這是整個制度的錯誤,制度把科學家引導至以量來衡量學術價值,機構都難擋誘因,更何況需要完成博士學位或教職升遷的個人。學術研究不是一場速度賽跑,重新重視時間價值,才會產生真正的科學貢獻。

(首圖來源:Flickr/Erick Kaukomieli CC BY2.0)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