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發現多起透過蘋果 iMessage 和 Google Messages 冒用 ID 行騙案例,含上百起冒充新加坡郵政事件;星國警方已對蘋果和 Google 發出指令,要求採取措施,防止政府機關被 iMessage 和 Google Messages 第三方帳號冒用。
新加坡內政部今天發新聞資料,警方依據《網路刑事危害法》(Online Criminal Harms Act)向蘋果(Apple)和Google發出「實施指令」(Implementation Directive),要求11月30日前落實防制冒名措施。
《聯合早報》、亞洲新聞台(CNA)等媒體報導,新加坡政府2022年即要求企業和機構加入新加坡簡訊發送者身分登記系統(SMS Sender ID Registry,SSIR),以免民眾受錯假訊息詐騙。
新加坡政府機關自2024年7月起使用gov.sg帳號對外發送簡訊,方便民眾辨識官方通知。儘管簡訊端已採取包括SSIR等多項安全措施,但這些機制目前不適用經iMessage和Google Messages傳送的訊息。
新加坡內政部表示,警方發現多起經iMessage和Google Messages冒用其他已在SSIR登記的簡訊發送者ID行騙案例,含超過120起冒充新加坡郵政(SingPost)事件。
依據實施指令,蘋果與Google須採取措施,包括防止帳號或群組聊天顯示冒用gov.sg或新加坡政府機關名稱,或直接過濾這類帳號、群組發訊;並確保陌生發件人的個資名稱不會顯示,或顯示時不會比電話號碼更醒目,讓用戶更容易辨識並警覺不明來源的訊息。
新加坡2023年通過《網路刑事危害法》,並於2024年實施《網路通訊服務守則》及《電子商務服務守則》。依據法令政府可向網路服務提供商下「實施指令」,要求落實特定系統、流程或防護措施,以因應詐騙或其他惡意網路行為風險。
(作者:吳昇鴻;首圖來源:Flickr/Keith.Fulton CC BY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