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Archives: 台北 天文館

避開地球雜訊,劍橋大學想從月球背面聽見古老宇宙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7 月 19 日 0:00 | 分類 天文 , 航太科技

宇宙誕生至今已超過 130 億年,當時留下的餘溫等遺跡透過無線電波來到地球上。然而這些訊號不但非常微弱,還會被地球上的雜訊給干擾。在 7 月 9 日舉行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會議上,來自劍橋大學的團隊便提案要到月球背面去聆聽古老宇宙的訊息。 繼續閱讀..

DART 新研究發現行星防禦新變數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7 月 13 日 21:54 | 分類 天文 , 航太科技

美國太空總署 2022 年執行的 DART 實驗任務成功撞上小行星衛星迪莫弗斯(Dimorphos)時,不僅釋放大量巨石,還成功改變小行星的軌道。不過,近期由馬里蘭大學領導的天文學家團隊卻發現,雖然任務成功證明撞擊能改變小行星路徑,但伴隨而生的巨石會在意想不到的方向產生力量,這可能會使未來偏轉小行星工作更複雜。 繼續閱讀..

嬰兒恆星盤揭示行星誕生最早線索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7 月 12 日 0:00 | 分類 天文

天文學家以更清晰的視角觀察蛇夫座恆星形成區中的 78 個嬰兒恆星所環繞的原生行星盤,這些圓盤呈現出清晰的光環與螺旋結構。這些細節是形成中行星對周圍氣塵盤造成重力干擾所留下的指紋,證實行星的形成極其早期,在恆星尚處在形成階段時便已開始啟動。 繼續閱讀..

韋伯太空望遠鏡看見星暴氣流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7 月 08 日 22:12 | 分類 天文

說到恆星形成的速率,並非所有星系都一樣。有些星系處於「熄滅」狀態,這意味著它們耗盡了恆星形成所需的原料,導致形成的新恆星非常少。有些星系如銀河系,則處於平均水準。但也有一些星系極為活躍,恆星形成速度非常快,因此被稱為星暴星系。

繼續閱讀..

韋伯望遠鏡捕捉 38 億光年外「子彈星系團」,揭示暗物質分布奧祕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7 月 07 日 21:50 | 分類 天文

NASA 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觀測了「子彈星系團」(Bullet Cluster,編號 1E 0657-56),拍攝出迄今最精細的紅外影像。天文學家藉此重建這個劇烈碰撞系統的質量分布,首次精確描繪暗物質與星系間恆星的對應關係,並進一步驗證暗物質不會與其他物質產生明顯的互動作用。

繼續閱讀..

天文學家在 Chamaeleon cloud complex 發現五顆年輕恆星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7 月 04 日 8:20 | 分類 天文

天文學家利用 Australia Telescope Compact Array(ATCA)望遠鏡,對一個名為 Chamaeleon cloud complex 的恆星形成區進行大規模的無線電觀測。這次的觀測發現五顆年輕恆星,這項結果讓我們對這個複合體的特性有更多的了解。天文學家認為對恆星形成區域進行全面研究,進而更深入地了解恆星生命週期的初始階段,對於理解恆星形成和恆星演化過程至關重要。 繼續閱讀..

「千色星系圖」揭示星系內的細節世界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6 月 27 日 21:57 | 分類 天文

歐洲南方天文台的甚大望遠鏡(VLT)近日公布「千色」星系影像,主角是距離地球約 1,100 萬光年的 NGC 253,也稱為雕刻家星系(Sculptor Galaxy)。這張圖並非一般彩色照片,而是光譜儀長時間觀測,取得橫跨整個星系的 3D 光譜資料,每個位置都含完整波長資訊,總觀測時間超過 50 小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