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Archives: 台北 天文館

130 年光譜追蹤,萬花尺星雲揭示恆星死亡的加速進程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9 月 06 日 0:00 | 分類 天文

編號 IC418 的萬花尺星雲(又稱螺線圖星雲)是一顆中央恆星正在邁向衰亡而形成的行星狀星雲,恆星不穩定的狀態因此造就其複雜的紋路。近期一組來自英國的天文學研究團隊,透過其光譜的變化,推算了它的演化速度,並將結果刊登於《天文物理學雜誌快報》(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 繼續閱讀..

3400 光年外的生命線索!蝴蝶星雲首度發現碳基分子,改寫宇宙塵埃認知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9 月 03 日 22:53 | 分類 天文

地球的形成來自宇宙塵埃的逐漸聚集。這些塵埃包含礦物與有機分子,是行星乃至生命的起點。最近,天文學家利用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觀測位於天蠍座的「蝴蝶星雲」(NGC 6302),揭示了這些關鍵原料如何在太空中演化,讓我們更進一步理解地球形成的線索。 繼續閱讀..

年輕類太陽恆星的塵埃圓盤,拍到成長中原始行星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8 月 31 日 22:40 | 分類 天文

近期天文學家利用歐洲南方天文台(ESO)甚大望遠鏡(VLT),成功在位於天鷹座、距離地球約 133 秒差距(434 光年)、年齡僅約 500 萬年的年輕太陽類恆星 WISPIT 2(TYC 5709-354-1)周圍的多環原行星盤縫隙中,直接拍攝到一顆質量約為木星 4.9 倍的原始行星。 繼續閱讀..

紫外線揭開宇宙偽裝,哈伯望遠鏡發現「雙星合併」誕生的超大質量白矮星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8 月 31 日 0:00 | 分類 天文

透過哈伯太空望遠鏡靈敏的紫外線觀測,天文學家發現一顆超大質量白矮星。它並不是由單一恆星演化末期形成,而是由白矮星與另一顆伴星合併而成。在可見光波段,這顆白矮星看似普通,但紫外線觀測揭示了截然不同的歷史。這也是天文學界首次透過紫外線光譜確認經歷合併產生的白矮星。 繼續閱讀..

JWST 與 SPHEREx 對星際彗星 3I/ATLAS 的觀測報告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8 月 30 日 0:00 | 分類 天文

3I/ATLAS 是繼 ʻOumuamua 和 2I/Borisov 之後第三個被確認的星際天體。這顆於 2025 年 7 月發現的星際彗星具有明顯的彗星活動,包括一團由氣體和塵埃組成的彗髮(coma)。由於它起源於太陽系外,天文學家非常重視這次短暫的機會,希望透過光譜分析瞭解其化學成分,進而推測其母恆星系統的環境。NASA 在 2025 年 8 月以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和最近發射的 SPHEREx 分別對 3I/ATLAS 進行了觀測。 繼續閱讀..

早期宇宙或有兩階段電離,於第一階段時形成超大質量黑洞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8 月 20 日 23:00 | 分類 天文

近期研究團隊發現,早期宇宙中的「第三星族恆星-第 1 型 」(Population Ⅲ.1)超大質量恆星,可能是今日所觀測到的超大質量黑洞前身。這些恆星是宇宙中最早形成的恆星,釋放的超高能量光子將周遭氫氣快速電離,範圍遠達宇宙中星際物質的遙遠區域,最終形成橫跨數百萬光年的電離區。而所有此類黑洞的誕生,均伴隨一次遍及全宇宙的「短暫電離」事件,終結了宇宙的「黑暗時期」。 繼續閱讀..

TRAPPIST-1 d 沒有類似地球的大氣層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8 月 18 日 0:00 | 分類 天文

系外行星 TRAPPIST-1 d 因其與地球大小相近、為岩石行星,並處於理論上表面可能存在液態水的恆星適居帶而引起天文學家的關注。然而,根據最新一項利用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Webb)數據的研究發現,TRAPPIST-1 d 不具備類地球的大氣層。 繼續閱讀..

迄今最遠快速電波爆發!來自非常早期宇宙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8 月 17 日 0:00 | 分類 天文

天文學家探測到距離地球最遠的快速電波爆發事件(FRB)!南非 MeerKAT 天文台 7 月加拿大蒙特婁舉行的 FRB2025 會議首次宣布,團隊表示 2024 年 3 月 4 日發生極短時間的電波爆發,來源是 100 多億年前宇宙,遠早於太陽和地球出生,論文更稱它是「FRB 天文學的關鍵里程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