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澳國際合作 沿岸海底生態觀測利器 水下高光譜儀澳洲首航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4 年 05 月 30 日 17:37 | 分類 市場動態 , 科技教育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澳洲水質中心 (Australian water quality centre)、國立成功大學永續環境實驗所國際水質研究中心與國家實驗研究院儀器科技研究中心組成國際合作團隊,進行為期三年的「先進環境觀測計畫」,利用高光譜影像技術進行海域水質及海草生態研究。水下高光譜儀已於 5 月 7 日在澳洲阿德雷德的聖文森海灣進行首航測試,並登上澳洲當地新聞,揭開台澳國際合作的新頁。

高光譜影像是一種光譜成像技術,被廣泛應用於遙測領域,主要是將儀器架設在飛機上,快速、遠端掃描地面或水面光譜變化,研究人員可利用光譜運算及影像處理去解析環境特性,應用於農業上可獲知農作物健康狀態並預估農穫產量,應用於水質監測則可得知水質優養化情形。

近年來成功大學、國研院儀科中心及海洋中心合作發展「水下高光譜影像技術」,係將儀器投入海中,以研究船透過纜線牽引,遠端掃描水下水質與生態環境,被遙測研究及海洋研究領域視為創舉,在國際研討會發表時,廣受學者鼓勵肯定。研發團隊因此受到澳洲水質中心邀請,共同進行「先進環境觀測計畫」。

根據澳洲環境部的資料顯示,南澳海域的海草自 1950 年至今,已死亡近 1/3,岸邊 2 公里範圍內的海草死因可歸咎於大量雨水沖刷以及污水污染,而在離岸 4 公里處,海草似乎並未受到嚴重影響。岸邊水草損失會讓水域沙質化,底質變得貧瘠,影響動植物的生存及水土保持,因此深受澳洲官方重視。此次合作之目的,即針對南澳海岸海草分佈受環境影響之情形,進行評估與分析,台灣團隊主要提供海底資訊快速光譜影像掃描、光譜解析技術並建立數據分析模式,以了解海草健康與水質之關聯性,及其對環境變化之衝擊。往後此項研究模式亦可供國人引用,為台灣永續環境的研究工作一同努力。

成功大學永續環境實驗所國際水質研究中心係由澳洲水質中心、中鋼公司及成功大學合設之跨國研究中心,近年來致力研究水質監測、氣候變遷、水處理及回收等國內及國際關注議題。本次跨國計畫係由南澳洲總理基金會支持,由台澳團隊共同執行。台灣團隊成員包括國研院儀科中心李龍正博士,成功大學國際水質中心林財富主任、張智華教授及黃蓮花博士生。

全球環境變遷已對人類的生存發展造成威脅,若要了解地球自然資源資訊,掌握週遭的環境變化,必須仰賴遙測技術,對防災、生態保育、環境保護、區域安全、資源規劃及地球科學研究均相當重要。以目前全世界的科技發展趨勢而言,先進國家對於遙測技術能力的建立均投入相當龐大的人力與物力,期望藉此了解生態環境資訊如水質、植被比例、生態變遷等。台灣由於地狹人稠,對於防災、環保等需求較先進國家更為孔急,利用遙測技術對環境變遷進行預測、預防、評估,以及救援與復原工作,均至為重要,而這些皆為國人永續環境研發之重點,也是政府一直努力執行的科技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