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生物科技

手機像毒品?專家建議每日使用勿超過 1 小時,才能保住大腦與成績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7 月 13 日 0:00 | 分類 手機 , 生物科技 , 科技教育

以腦訓練遊戲監修聞名的東北大學加齡醫學研究所川島隆太教授研究發現,過度使用智慧手機會對學力造成嚴重負面影響。他斷言:「使用智慧手機過度,會讓辛苦學習的成果功虧一簣。」川島教授自 2010 年起與仙台市合作,針對市內小中學生學習意欲進行調查研究,發現智慧手機使用時間與學習成績呈負相關關係。 繼續閱讀..

兩大研究同時突破,科學家成功逆轉小鼠帕金森氏症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7 月 11 日 12:30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科學家們最近用小鼠成功逆轉帕金森氏症,為治療人類帕金森氏症帶來希望。世界衛生組織資料,過去 25 年來,帕金森氏症病例翻了一倍,這種影響全球近千萬人的退行性神經疾病,至今尚無治癒方法。研究員還在探索多方療法,以期減緩或逆轉疾病。

繼續閱讀..

蘋果打造新 AI 模型 WBM,穿戴數據預測健康準確率達 92%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7 月 11 日 11:3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Apple , Apple Watch

蘋果支持團隊開發新 AI 模型,能分析可穿戴設備數據,準確辨識多種身體徵狀,準確率高達 92%。預印本論文〈超越感測器數據:可穿戴行為數據的基礎模型改善健康預測〉,是蘋果心臟與運動研究(AHMS)一部分,團隊用超過 25 億小時可穿戴數據訓練,顯示健康預測方面的優越性。 繼續閱讀..

共信美國子公司獲 A 基金挹注 5,000 萬美元!赴美進行臨床實驗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7 月 11 日 11:20 | 分類 生物科技 , 證券 , 財經

共信-KY 公告子公司共信醫藥科技 7 月 9 日收到 A 基金公司的投資意向書(LOI),擬參與美國子公司設立,並有意投資高達 5,000 萬美元(約台幣 14.62 億元),約占 A 輪募資目標金額 1 億美元的一半,這次募資預計釋出約 20~25% 的股權。

繼續閱讀..

眼鏡像鏡頭能變焦?IXI 新科技改變光線如何通過鏡片,閱讀或遠眺流暢切換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7 月 11 日 11:00 | 分類 生物科技 , 穿戴式裝置

科技不斷進步,芬蘭眼鏡公司 IXI 首席執行長兼聯合創辦人尼科·艾登(Niko Eiden)展示自動對焦眼鏡,鏡片含液晶,能據配戴者需求調整視力。新技術讓配戴者不再需要為近視或遠視購買不同眼鏡,視覺體驗更靈活。

繼續閱讀..

韓國生育診所需求激增,年輕人對家庭規劃態度轉變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7 月 11 日 10:15 | 分類 人力資源 , 醫療科技 , 金融政策

全球出生率最低的國家韓國,生育診所卻經歷前所未有的需求增長。最新數據,韓國生育率 2023 年降至 0.72,遠低於正常更替 2.1,使政府面臨嚴峻的人口危機。然儘管出生率持續下降,卻有越來越多家庭選擇體外受精(IVF)等人工手段實現生育夢想。 繼續閱讀..

高溫引發熱焦慮,專家:年輕人風險更大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7 月 10 日 12:35 | 分類 環境科學 , 生物科技

大腦是一個容易受到熱量嚴重影響的器官,進入夏季的連日高溫,容易導致一系列身體不適之外,認知功能短暫受影響,感覺疲倦、頭痛、頭暈,也會造成情緒失調和暴力行為增加。印度研究就發現,長期高溫會增加精神疾病的風險,而處在壓力爆表邊緣的年輕一代,更是氣候變遷下的脆弱族群。 繼續閱讀..

研究揭 UV 美甲燈風險,4 分鐘足可改變皮膚分子結構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7 月 10 日 7:57 | 分類 生物科技

阿根廷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主流 UV LED 美甲燈可能對皮膚造成分子級損害。團隊測試現代美甲燈對常見皮膚分子的影響,發現僅需數分鐘照射就能改變分子結構,可能對皮膚有害。雖然長期健康影響及致癌風險仍不明確,但研究員呼籲應加強警告。 繼續閱讀..

訊聯基因打造 AI 平台!加速腦癌、胰臟癌、腫瘤新生抗原藥物開發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7 月 09 日 15:1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生物科技 , 證券

台灣 AI 新藥重大突破,訊聯基因數位董事長蔡政憲今日宣布兩大里程碑,首先是協力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科技學院許凱程團隊,打造 AI 新藥研發平台,快速開發新穎小分子抑制劑,協助成功開發腦癌、胰臟癌新藥進入臨床前試驗,再來是攜手基龍米克斯,協助藥廠加速腫瘤新生抗原藥物開發。

繼續閱讀..

剖腹產有代價,瑞典研究:計畫性剖腹嬰兒罹病風險高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7 月 09 日 10:10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愈來愈多孕婦選擇剖腹產,不是因為緊急情況需要,而是為了害怕自然產、因為高齡而有風險考量,有些人只是因為想要選個好日子,或是想要請領保險金等各種原因,提前與醫生計畫好一個讓孩子出生的日期,但這可能有代價。瑞典研究發現,計畫性剖腹產的孩子日後罹患疾病的風險較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