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荷蘭國際環境及永續發展競賽,我國學生奪得二金一銀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6 年 06 月 03 日 16:00 | 分類 市場動態 , 環境科學 , 科技教育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2016 年荷蘭國際環境及永續發展競賽,我國學生奪得二金一銀


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自 2016 台灣國際科學展覽會選派 4 名學生 3 件作品代表我國參加今年度的「荷蘭國際環境及永續發展競賽」(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 Scientific Project Olympiad,簡稱 INESPO),參賽國家遍及全球 49 個國家,共 103 件作品參賽,並於台灣時間 6 月 3 日凌晨 3 時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Vrije Universiteit Amsterdam)舉辦頒獎典禮。在得獎率為金牌佔總作品數的 10% 、銀牌 20% 的激烈競爭中,臺灣所有參賽作品全數獲獎,並奪得二金一銀的佳績,再次讓全球見識台灣科學的不凡實力。

INESPO 自 2009 年起,於每年 6 月前後舉辦,由荷蘭 Cosmicus 等 5 個積極重視永續發展的民間組織、學校團體共同舉辦。競賽類科包括環境化學、環境物理、環境生物學、環境地理學以及環境社會學等領域,集合自全球各地的國、高中生共同展示其研究作品。本次會場選在荷蘭烏特勒支鐵道博物館(Het Spoorwegmuseum Utrecht)舉行,參賽學生們在舊鐵道與舊火車間來回穿梭,卯足全力向評審們展現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經過兩天緊張的評審及激烈的競爭後,國立科學工業園區實驗高級中學附設國中楊凱恩同學以「利用 3 階段迴歸修正法修正建築物場址效應對地震預警之影響」奪得大會金牌獎;彰化縣立陽明國民中學陳柏驊同學以「環保綠能太陽能板冷卻及熱能回收系統設計實測與優化分析」為題,奪得大會金牌獎;國立嘉義高級中學陳冠任、宋冠霖同學以「液滴凝成奇異形狀的研究 」奪得大會銀牌獎。4 位同學能從眾多參賽者中脫穎而出,表現令人讚賞。

INESPO

▲ 今年 INESPO 在荷蘭舊鐵道間進行。

地震是台灣人最常經歷的災害之一,現今的地震預警僅會針對大範圍地面發出預報,但人們大多於建築物中活動,而高樓之中所體驗到的震度往往與地面所感受到的震度大相逕庭。為此,楊凱恩同學研究發現 4 層樓學校建築最多可將地震波放大 3 倍,此建築物放大效應會對預報產生誤差,因此「利用三階段迴歸修正法修正建築物場址效應對地震預警之影響」為題,提出一個可考慮建築物放大效應之方法,利用簡單的量測、歷史地震之模擬和統計分析,預先建立放大效應模型,當地震發生時,利用預報資訊輸入模型,即可發布建築物內不同位置之地震預警資訊。

陳柏驊同學的研究發現現階段的太陽能板在發電上有個很大的問題,當它的溫度上升時,它的發電效率就會下降。而「環保綠能太陽能板冷卻及熱能回收系統設計實測與優化分析」,這件作品則利用在太陽能板背面水冷板裝設一個內部設有鰭片的水冷板,以達到大幅降低太陽能板溫度的功效,另一方面水冷板中的水因為吸收太陽能板的熱能,溫度上升,還可以提供熱水給家庭使用,甚至能因熱能回收,達到屋頂隔熱、室內降溫的效果。

你能想像一滴一滴的水滴在極低溫的金屬盤上,會形成出奇異的尖角形狀嗎?陳冠任與宋冠霖兩位同學合作發想「液滴凝成奇異形狀的研究」,探討不同水溶液結冰後的奇異形狀和不同濃度間的形狀差異及箇中原理。當水被滴在一個冷金屬盤後,頂端會凝固成一個尖角,接著利用兩個壓克力板製成的器材—Hele Shaw Cell 來夾住水滴以觀察其凝固過程。同時他們也探討了其他不同溶液,酒精和葡萄糖水溶液也會形成尖角;氯化物溶液會形成 3 種不同形狀:煙囪狀、圓弧、尖角,但氯化物水溶液的凝固速率隨著不同濃度有差異。將此研究印用到生活中,只需量取其速率就能獲得水溶液中所含的物質甚至濃度,能以簡單的實驗方法檢測水是否受到氯化物的污染。

科教館館長朱楠賢表示,此次赴荷參展活動在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贊助下,得以順利成行,能有今日的成績,除了同學的努力,更要感謝林榮耀院士等多位教授犧牲假日、不辭辛勞的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