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一倍又姍姍來遲,蘋果 HomePod 能否追上 Amazon、Google?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7 年 06 月 07 日 7:3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Apple , Google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貴一倍又姍姍來遲,蘋果 HomePod 能否追上 Amazon、Google?


蘋果 HomePod 於台灣時間 6 日凌晨在 WWDC 上壓軸登場,成為蘋果正式踏入智慧家居助理市場的第一步。雖然 Siri 是最早登場的智慧助理,但在此領域上已被不少對手追過,這台比對手貴了一倍兼姍姍來遲的智慧音響是否夠力爭霸?而蘋果的機器學習平台 Core ML 在設計上又跟對手有何分別?

推出自家機器學習平台 Core ML,宣稱比 Google Pixel 快 6 倍

雖然蘋果在 2011 年就推出 Siri 智慧助理令人眼前一亮,但這幾年卻沒有很大的發展,結果反而被不少對手追過,尤其針對家用市場的 Amazon Alexa 和 Google Assistant 等人工智慧助理都已趕超 Siri,甚至有人問蘋果是否想缺席未來人工智慧市場。

不過在 6 日凌晨的 WWDC 2017 總算有了答案。蘋果不打算缺席未來這場人工智慧大戰,除了公布自身的機器學習平台 Core ML 外,也推出智慧家居音響 HomePod,意欲跟 Amazon Echo 和 Google Home 一較長短,而且不少 iOS 11 新功能都強調人工智慧,反映蘋果並未放棄人工智慧戰略。

人工智慧成為這次 WWDC 主題之一,Core ML 是針對蘋果行動裝置的人工智慧應用開發的機器學習平台,能加速人工智慧應用在蘋果裝置上的執行速度,並宣稱能比 Google Pixel 手機在圖像辨識上快 6 倍,而具體呈現是照片的人臉辨識和簡訊的文本分析,例如為中國 iPhone 使用者辨識詐騙簡訊,或是自動為使用者加入日曆日程等。

為了中國市場,堅持數據不在雲端執行

Core ML 開放包括人臉追蹤、人臉辨識、地標、文字檢測等任務的 API,支援深度神經網路、迴圈神經網路、卷積神經網路、支援向量機、樹整合、線性模型。但不同於其他以雲端為基礎的人工智慧設計,蘋果堅持人工智慧要在裝置上執行,而 Core ML 就是為了加速在 iOS 裝置上完成數據處理的速度,進而提高使用體驗之餘,也能使數據留在裝置上,保障使用者隱私。

但堅持要在 iOS 裝置上處理數據就是最大瓶頸。貼身的人工智慧要很清楚用戶,由行為習慣、出沒地點等數據,到分析照片影片了解用戶口味,很多數據都能由手機取得,這些都沒有問題,但即使裝置運算能力再強也不可能比得過雲端,而且雲端人工智慧可更易接到其他外部數據和服務,像 Amazon Alexa 就因為開放特性而能接上很多第三方服務,跟蘋果很不同。

但考慮到中國市場,也許蘋果此舉就不無道理。由於中國政府已明令所有中國消費者的數據都必須留在中國境內,如果蘋果 Core ML 一定要上雲端,蘋果就不得不在中國開設專用雲,更遑論數據隱私保護的問題。如果蘋果 iPhone 要繼續在中國賣,那設計成可在裝置上處理數據就說得通,且更可能是唯一辦法。

又貴又遲,HomePod 殺出重圍要靠品牌溢價?

除了可在 iPhone 等傳統 iOS 裝置執行,蘋果也宣布推出智慧音響 HomePod,正面挑戰 Amazon Echo 和 Google Home。相比起在 2014 年推出的 Amazon Echo,標價 349 美元的蘋果 HomePod 遲了 3 年與貴近一倍(Amazon Echo 179 美元),相比去年推出的 Google Home,更貴了兩倍(Google Home 109 美元)與遲了一年。

跟其他 iOS 裝置一樣,只需一句 Hey Siri 就能喚醒,可以用語音指令查詢天氣、設置鬧鐘提醒或獲得交通資訊等,也可以查詢播放曲目中的演奏者訊息等,並透過 Homekit 設置幫你拉窗簾、調節冷氣溫度等。

不過比起對手強調智慧助手功能,蘋果似乎更強調 HomePod「顛覆家庭音樂播放方式」的家居音響設備那一面,多於是個智慧助手。這或許反映蘋果除了強調生活品味就缺乏其他更好的賣點(起碼這一刻是),畢竟如果強調網路消費,很難跟 Amazon Alexa 比較,強調語音人工智慧也不像 Google 能更自然跟進話題,但如果只是更好的音響,恐怕難以說服用戶以高一倍的價錢購買。

(Source:蘋果)

Amazon、Google 有助本業業務,HomePod 缺乏類似效果

講到品味,大概沒人會覺得 Amazon 會比蘋果好,但 Amazon 卻在這幾年探索出許多 Echo 可做什麼。今年 4 月發表的 Echo Look,外型被人批評得體無完膚,但它脫出 Echo 是智慧音響的刻板印象,反而更像一台攝影機,能為使用者的服裝配搭提供意見,甚至提供消費建議,而此舉當然更有助 Amazon 電商的本業銷售。

而 Google Home 雖然還是用智慧音響方式呈現,但骨子裡當然不光是一台播放裝置,內在的 Google Assistant 才是主菜。Google Assistant 也展現出語音辨識的準確力,能分辨出家庭不同成員的聲音甚至針對性回覆。Google 也開放更多不同 API 讓開發者實現更多功能,當然這也助益 Google 在搜尋和人工智慧、雲端服務等業務。

比較起來標榜音響效果的蘋果就顯得較另類。誠然蘋果本家是硬體設備公司,且也標榜生活品味,定位上無可厚非,但 HomePod 不像 Amazon Echo 和 Google Home 能對本家其他業務(除了 Apple Music)帶來更多加乘,價格提升並以品牌溢價來獲利似乎就是其思路。

總結:智慧家居市場潛力大,蘋果參戰市場勢洗牌

最初誰也沒想到 Amazon Echo 會成功,畢竟是回收 Firephone 的人工智慧助理 Alexa 再利用的產物,但市場研究機構的數據顯示,Amazon Echo 去年全年銷售達 630 萬台,並預計到 2020 年累積總銷量將到 6,000 萬台。

據 eMarketer 報告顯示,Amazon Echo 在這市場獨佔超過七成市佔率,Google Home 則為 23%,其餘品牌共享 5%。隨著蘋果加入戰局,這百分比一定會洗牌,畢竟誰也不會低估果粉的消費力,這對還在追趕市佔的 Google 而言壓力不小。

又貴又遲的蘋果 HomePod 未必沒有機會,但定位就較兇險。畢竟蘋果本身以獨家方式屹立多年,且走高階路線也有很多支持者,做為控制智慧家居中心也能控制原本蘋果龐大的生態體系。如果能改善人工智慧助理的表現,未必不能勝出。但要成為這領域的領頭羊,就不太可能,只能說是不缺席而已……

(本文由 Unwire Pro 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