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的眼淚,比利時將在年底關閉電報服務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7 年 12 月 24 日 0:00 | 分類 科技趣聞 , 網路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時代的眼淚,比利時將在年底關閉電報服務


在看一些具歷史感的電影時,我們會看到電報員「滴滴答答」地把每個字打成訊息送出去的畫面,你可以想像現在有些人仍使用電報為傳訊方式嗎?

比利時以後找不到電報了

17 日,比利時電信公司 Proximus 宣布他們將在今年 12 月 29 日正式終止電報服務,也許大家在感慨科技變化的同時,也會忍不住生出「原來現在還有人在用電報啊」的想法。

電報始祖國  早就沒有這項系統

如果會有這種想法大概也不意外,因為就連 1830 年代研發出電報的英國,在 1982 年就終止電報系統了。印度為最大的電報市場,也在 2013 年終止電報服務。

從 150 萬到 8,000 封

至於比利時在 1980 年代,每年都會發送超過 150 萬封電報,今年則降至 8,000 封,雖然電報數銳減,但是相較其他國家仍然不算少。

▲ 在這張 1903 年的照片中,一名男子正在把聽到的訊息轉化成文字。(Source:By Archie Frederick Collins [Public domain], via Wikimedia Commons

要實體證據  電報很方便

所以到底還有哪些比利時人會使用電報服務呢?其實現在還會使用的大多以企業為主,因為他們需要擁有「訊息寄出」的實體證據,尤其是對債務公司或律師事務所來說更是如此。

「字字珠機」的電報

其實在電話出現前,電報可說是第一個多少能即時把訊息傳到遠端的系統,摩斯密碼(Morse code)也是因應電報出現的。因為電報是以字計價,所以人們總得細細斟酌用字,有時就會出現一些有趣的簡寫或表達方式。

舉例來說,愛爾蘭作家王爾德(Oscar Wilde)會向出版商傳一個「?」詢問出書進度,書商則是會用一般人無法參透的「!」為回應。

傳悲報的一種方式

不過電報過去也是當局用來通知親屬他們的伴侶、兒子、兄弟在戰事受傷、死亡、失蹤的工具,因此對有些人來說,當他們一打開信件,看到上面寫著「我很遺憾地要通知你……」絕對是最令人難以忘懷的字句。

▲ 相較電報,相信大家肯定比較熟悉圖中這些傳訊工具。(Source:Flickr/Microsiervos CC BY 2.0)

20 個字要 500 元

無論如何,如果你想趕在 Proximus 關閉電報服務前嘗試看看這個來自 19 世紀晚期的技術,你也可以用 20 個字 15~22.5 歐元(約台幣 530~796 元)的費用拍一封電報做紀念,只要撥打「1307」,你就可以用電話告訴負責員工想要拍出什麼樣的訊息。

不過這樣的價格也讓人不難理解,為什麼在電話、簡訊、e-mail、LINE 等價格低廉、甚至不用錢的通訊方式出現後,電報會逐漸沒落了。

(本文由 地球圖輯隊 授權轉載;首圖為一封拍給馬丁路德金恩博士[Martin Luther King, Jr.]的電報,要求他在 1965 年 3 月 25 日出席聽證會;美國在 2006 年終止電報服務,來源:Flickr/The U.S. National Archives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