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7 掛牌踩煞車,直播打賞備受考驗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8 年 06 月 14 日 8:50 | 分類 國際金融 , 數位內容 , 網路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M17 掛牌踩煞車,直播打賞備受考驗


直播平台 17 Media 母公司 M17 集團赴美掛牌喊卡,不僅 M17 繳了新台幣 1 億元,上了堪稱最貴的一堂課,市場也重新關注,依賴直播主打賞的商業模式,能否經得起燒錢和資本市場的檢驗。

由藝人黃立成創辦的 M17 Entertainment 集團是由台灣的 17 直播和新加坡交友服務 Paktor 合併成立的新公司,雖然仍在虧損階段,但公司規模與募資金額都雙雙成長,更是外界點名看好的獨角獸候選企業。

今年初開始,M17 打算在海外申請上市的傳言不斷,美國時間 5 月 11 日,M17 集團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申請首次公開募股(IPO),將以股票代號「YQ」在紐約證交所掛牌,預計募資 1.15 億美元(約新台幣 34.2 億元),由花旗集團、德意志銀行、大和資本﹑瑞穗證券等公司承銷股票,成為台灣首家赴美掛牌的新創公司。

台灣時間 6 月 7 日晚間 9 時 30 分,M17 集團正式在紐約證交所熱鬧敲鐘掛牌,不過,上市後的 4 天內卻遲遲沒有交易紀錄,引發外界揣測,但 M17 集團均以仍處於緘默期,不便評論或回應。

M17 集團終於在 13 日打破沉默表示,由於與特定 IPO 投資者結算美國存託股票(ADS)的相關問題,宣布暫緩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計畫,並已獲得新一輪私人融資 3,500 萬美元(約新台幣 10.5 億元),將用於支持其業務和營運持續成長,並擴展至日本和其他區域性市場。

M17 集團赴美掛牌急踩煞車,是在紐約證交所定價、敲鐘卻無法交易的首例,據知情人士透露,M17 此次在美國籌備掛牌的費用約 355 萬美元(約新台幣 1 億元),包括繳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及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費用、會計費用、律師費用等;這次敲鐘代價高達 1 億元,不僅讓黃立成怒罵承銷商,也為台灣新創圈帶來寶貴經驗。

外界分析,M17 想在美國上市,看中的就是可募得的資金較多,M17 要募 1 億美元,規模太小,根本沒有大承銷商關注,碰到不熟悉遊戲規則的承銷商,才會演變成鎩羽而歸的結果。

另外,財務狀況也恐讓投資人卻步,善於製造話題吸引目光的 M17 集團,全球用戶數超過 4,000 萬,但九成以上營收來自直播主收到的打賞,直播主一旦轉移陣地,營收變動的風險就會拉高。

根據 M17 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的申請書,M17 去年營收達 7,950 萬美元(約新台幣 23.58 億元),因營業費用高達 5,044 萬美元,導致虧損 2,201 萬美元;今年第一季 M17 營收 3,790 萬美元,仍處於虧損。

Frost & Sullivan 數據顯示,2018 年第一季 17 Media 在已開發亞洲區域(包含台灣、日本、南韓、新加坡及香港)的營收市占率達 19.2%,高居第一;用戶數達 3,330 萬人。

17 Media 原本預計 2018 年全球簽約主播數量達到 5,000 人,已於今年第一季達標,目前全球共有超過 7,000 位簽約主播,下個目標是全球簽約主播達萬人。

由於各國即時互動媒體的發展成熟度不同,17 Media 更專注於在地化的跨國經營。例如香港文化與台灣相近,直播內容多以聊天、唱歌與粉絲互動,且 65% 主播為主持專才;日本有近五成主播專長為搞笑漫畫題材;而馬來西亞主播有近七成是新秀網紅,其中更不乏駐唱歌手。

17 Media 於去年 9 月落地日本時,在當地市場僅排名第四,半年內已衝上第二名。M17 集團營運長張牧寧先前受訪表示,今年的目標是在日本持續推動更多業務、登上第一名。

據張牧寧觀察,日本雖然屬於亞洲市場,但是有自己的特色與文化,例如日本人對打賞機制比較不習慣,要思考如何透過其他方式克服,而且日本對產品的要求比較精細,這也是 17 Media 走向海外市場需要突圍的方向。

(作者:吳家豪;首圖來源:M17)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