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對岸高中就開始學 AI,台灣需要什麼樣的 AI 教育?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8 年 07 月 31 日 8:3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科技政策 , 科技教育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當對岸高中就開始學 AI,台灣需要什麼樣的 AI 教育?


當台灣還在大喊缺乏 AI 人才,對岸動作更快,今年 4 月,上海發表了全球第一本 AI 中學教科書 《人工智慧基礎(高中版)》 。這本教科書集結商湯科技董事長湯曉鷗等多位專家撰寫,內容涵蓋 AI 發展歷史,基本原理與臉部辨識以及自駕車多種應用情境。這本教科書將在上海與北京 40 所學校率先教學使用。

那台灣需要什麼樣的 AI 教育?台灣國民教育或高中教育需要開始教 AI 嗎?這是跑贏起跑點還是揠苗助長?對此台灣學界怎麼看呢?《數位時代》特別邀請台大資工系副教授林軒田與清大電機系助理教授孫民對談,與我們分享他們對於台灣 AI 教育的機會與挑戰。

Q:台灣國民教育或高中教育需要開始教 AI 嗎?這是跑贏起跑點還是揠苗助長?

林軒田:10~15 年後,年輕人的身邊都圍繞著 AI,若他們能保持著對 AI 科技的興趣,然後有所啟發,都是很好的事情,這裡的興趣不僅是對於技術本身,培養一種 AI 使用品味也是一種興趣,了解 AI 能做什麼、不能做到什麼、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哪些是有機會的?也就是 AI 的鑑賞能力培養。

尤其是以興趣為主軸的科普教育,不僅對年輕人,對全民來說都是很好的事情。

孫民:對年輕人來說,興趣才是最重要的。未來 AI 會緩慢應用在生活中,其中大部分是使用者,僅有少部分是推動 AI 技術往前發展的人,希望藉由 AI 演講或推廣,找到真正有興趣的年輕人。目前教育部也有 AI 向下扎根的計畫,例如這個暑假舉辦高中教師 AI 訓練營,訓練出教師鑑賞能力,藉由基層教師找出哪些學生對研究 AI 感興趣,因此我對相關課程樂觀其成。

Q:大學部分,台灣需要什麼樣的 AI 教育?哪些地方做得不錯?

孫民:我認為在 AI 人才培育方面,台灣未來會更好。首先 AI 除了需要邏輯寫程式,也需要數學的理論背景,台灣的學生以國際標準數理底子都很不錯,這一點很適合進入 AI 領域。另外,台灣八、九年級生的英文都很好,加上華語圈的中文資源也足夠,語言不會成為學習障礙。再者,現在 AI 技術爆炸性發展,AI 議題在台灣很火紅,台大與清大等與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都有幾百人修,教授最怕開課沒有修,但現在容易開出新的課程,有許多新課程是非常好的,修課人數也多,畢業也從事相關工作。因此整體看來非常樂觀。

林軒田:台灣在學界 AI 能量很好,教師很願意把最新的知識帶給下一代。不過,台灣學生還是需要更「世界級的眼界」,我們常鼓勵學生參加頂尖的國際會議,瞭解世界潮流。另外我在學校也鼓勵學生把衝勁和眼界放在更跨領域的地方,產業很多領域要導入 AI,需要跨領域對話,因此我很鼓勵學生和不同領域的人對話,才能真正幫人類解決問題,這樣做出來的 AI 才會有實用性。

Q:兩位老師從教學現場來看,台灣學生表現如何?

林軒田:學生需要更多的自我學習。在網路時代,優秀的教材都在網上,學生需要自我掌握與追尋興趣,這才是重要的事情。台大現在也很鼓勵學生自修線上開放課程,越願意自我學習,AI 時代成長學習得越好。而在體制上,就需要教育制度的鬆綁,舉例來說,現在有多少課程需要在傳統教室裡讓老師教,又有多少需要學生自我探索。

孫民:我們已經脫離填鴨教育時代,要學會怎麼學習新的東西太多,學會怎麼學習這些事情,剛回台時,有發現台灣開源資源用得比較少,我都會鼓勵學生盡量使用開源資源,不要再重複造輪子。另外台灣學生面對問題的堅定程度還需要加強。我們都習慣呈現出最好的一面,但 AI 系統演化卻需要知道為什麼失敗,才能被改善,因此我都會告訴學生,不要怕給我看不好的結果,我們就是要看不好的結果,實驗很少第一次就做對,坦白面對問題,討論問題,下一次就會更好。

Q:人才培育方面,台灣企業應扮演什麼樣的角色?需要什麼樣的心態?

林軒田:AI 企業越來越越多,人才選擇也越來越多,公司也要提供更好的工作環境與制度,才能吸引頂尖人才。台灣土地上的 AI 企業需要有世界級的競爭力,讓人才認為這是很好的工作環境而回台,而不是只是因為這裡是家鄉。我回來台灣已經十年,台灣的 AI 發展,重點不在追隨哪個國家,而是拿出自己的優勢。如台灣培養出很多好的 AI 人才,好的人才可以做出貢獻的市場在哪?想好利基,大膽嘗試。

孫民:我都會告訴學生,要找個可以帶領你成長的公司,有一群可以合作的夥伴,有真正的 AI 視野,不是突然跳進來,而是有長期的藍圖。而對於走向海外,台灣人才團隊合作能力強,外語能力不錯。很多地方有機會,在當地找到夥伴,懂得當地文化或懂技術。

(本文由 數位時代 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