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乘客不信任自駕車,可找 AI 語音助理幫忙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8 年 08 月 19 日 12:0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自駕車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雖然人機互動理念已深入人心,但現在車輛的「互動介面」還只包含幾樣簡單元素:地理位置、方向盤回饋和運動、踏板/換擋和各種開關的手感等。對這些駕駛每天都要接觸的功能,汽車廠商卻不能達成全球標準,大家都各行其是,設計語言簡直亂成一鍋粥。

即使這樣,汽車廠商也絲毫沒有危機感。不過消費者有點不高興,在孩童都能暢玩智慧手機的時代,他們也希望汽車有類似的用戶介面和回饋方式。至於高畫質觸控螢幕、應用、網路和 Alexa Siri 等虛擬助理,則更少不了。

據了解,隨著自動駕駛時代迫近,駕駛更需要以簡單且清楚的方式了解,到底誰在掌控車輛。這種變化在汽車發展上史無前例,因此業界人士也將面臨一連串特殊挑戰。

(Source:特斯拉

「汽車廠商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汽車市場確實面臨車輛設計的重大變化。」Nuance Communications(為多家汽車製造商提供 AI 系統)駕駛實驗室主管兼首席用戶體驗經理 Adam Emfield 強調。「聯網汽車的概念已紅了多年,不過隨著電動車、半自動和全自駕車,甚至共享出遊等新形式興起,新的設計範例必須各方面都考慮到。對消費者來說,車輛的科技規格也逐漸成了左右錢包的重要指標,也就是說人機互動已站在舞台中央。」

與燃油說再見的電動車現在已淘汰油錶,用戶能更清楚在中控螢幕看到電池使用和預計續航里程的資料,以緩解對續航的焦慮。混動車則會在儀錶板顯示到底是引擎還是電動機在工作,甚至能量回收的過程也會清楚顯示。

至於類似特斯拉 Autopilot、日產 Propilot 和賓士 Drive Pilot 等半自動駕駛系統,又有獨特的互動邏輯。

那麼未來的全自動駕駛新系統呢?又要如何清楚明白告訴駕駛到底誰說了算?駕駛?AI?還是 AI+駕駛雙保險?

「一連串半自駕車的交通事故讓駕駛和車輛安全問題重新拉回人們的注意力」,Emfield 說,「信任車輛與否成了半自動和全自動駕駛車未來能否成功的最大挑戰之一」。

Uber 與特斯拉的車輛輪番發生事故後,人們對自駕車的信任大打折扣。美國汽車協會今年 5 月一項調查顯示,73% 美國駕駛害怕坐全自駕車,半年前這比率才 63%。更讓人擔心的是,只有 19% 駕駛願意相信自駕車。

Emfield 看來,AI 助理這時就能派上大用場。「這也是要求 AI 助理能有效與駕駛或乘客建立信任的橋梁。助理需要幫助乘客保持平靜,幫他們時時了解車輛狀態和車子每個決定的原因,甚至讓乘客感覺自己一直緊握車輛的控制權。」

讓乘客感覺自己還有控制權這件事確實很有趣,畢竟汽車廠商一直在宣傳自家車「手放開」的功能。去年 7 月新一代奧迪 A8 面世時,這家德國豪華品牌就表示,一旦自駕車的法律正式通過,自動駕駛系統就能「讓駕駛的雙手永遠離開方向盤,以專注於其他活動,比如看電視。」

(Source:亞馬遜

Emifield 也強調,信任可透過鼓勵駕駛與車輛交流獲得。Nuance 研究發現,那些能透過交流和語言獲得擬人特徴的車輛,獲得人類信任方面也很有優勢。

「簡單來說,當一輛車開口說話,它就能讓駕駛和乘客感覺車與人很像。因此先回神的廠商,都非常熱中在車內整合設計精巧的語音助理。」

別不信,已有許多廠商開始與科技巨頭接洽,要將亞馬遜 Alexa Google Assistant AI 助理搬進自駕車。舉例來說,BMW、MINI、豐田、福特和福斯都表達對 Alexa 的強烈興趣,最快今年有些車型就能有新「靈魂」了。

Emfield 還指出:「研究還發現,如果車輛與駕駛之間控制權的移交還能透過視覺、聽覺和觸覺完成,人類的信任感會進一步提升。」

也就是說,普通人心中的「三大金剛」──語音助理、自動駕駛和觸控螢幕無法完全滿足汽車業的需求,未來要探索的還多著呢。

「業界已開始向下一代互動介面前進了,不再困在語音助理的範圍,而是向眼部追蹤、手勢和一些非語言技術找答案。也就是說,未來擺在駕駛、乘客和車子面前的是無限可能。」Emfield 解釋。

(本文由 雷鋒網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