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只有聲音不見人,電台力拚從電視網路重生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8 年 08 月 19 日 17:10 | 分類 數位內容 , 網路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不再只有聲音不見人,電台力拚從電視網路重生


網路直播技術日新月異,衝擊傳統廣播媒體經營,「見光」成為廣播轉型的成功關鍵,部分電台轉往電視頻道和網路平台,培養一群死忠觀眾,廣播正以新型態重生。

「夜光家族」廣播節目主持人光禹磁性的聲音陪著很多台灣民眾成長;由喬治、馬克及瑪麗主持的「青春點點點」,也深受學生與年輕族群喜愛,這些經典知名節目,串聯出廣播的輝煌時代。

只要簡單的設備就能架設,廣播相對電視台的進入門檻低,但還是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也讓地下電台有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全盛時期多達上百個, 2000 年左右,地下電台充滿鄉土味的聲音,深入中南部各個區域,親切又純樸,像老朋友一樣噓寒問暖,成為不少中高齡長者生活重心,而長年在節目中夾帶推銷若干天花亂墜,來路不明的藥品、健康食品也相當搶手熱賣。

「各位鄉親我們家的藥治筋骨,腰酸背痛都免驚,快點做伙來買喔。」這些地下電台主持人以貼近群眾的說話方式談政治、講故事、說笑話,並透過 CALL IN 等方式,與聽眾搏感情,發揮陪伴的功能,吸引中南部的中老年人收聽,有老一輩人甚至說「主持人經常會關心我,比小孩還孝順。」

但隨著網路等新科技興起,加上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加強取締,地下電台從 2008 年第一季的 191 家,有如溜滑梯般一路下滑, 2012 年第一季只剩 6 家, 2013 年第一季更全面匿跡。

沒有地下電台也就沒有大量釋照的理由,從 2008 年到現在 10 年時間, NCC 終於開始第 11 梯次廣播釋照的工作,但僅釋出中功率 5 張,小功率 10 張,中功率競價、小功率採抽籤方式進行,總釋出數量減少近 9 倍。

NCC 副主委翁柏宗說,地下電台因 NCC 、衛福部等單位取締,加上商機已經大不如前,目前已經銷聲匿跡,大多數都是直接停業,少數則轉往電視台或網路等其他平台。

「以前的競爭對手是地下電台,現在則是網路」,中華民國廣播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陳宏津在廣播界打滾 40 多年,從全盛時期廣告商搶著投放廣告,甚至擠壓到原本節目時間,到現在變得各電台在搶廣告。

地下電台衰敗是廣播釋照數量大減主要原因,而市場飽和險峻則扮演幕後關鍵推手,網路廣播電台的興起,使得收音機不再是唯一可收聽廣播電台的工具,尤其在網際網路中除了包含既有空中頻道的廣播電台上網外,還出現許多僅在網路發聲的電台,呈現更多資訊內容與服務,閱聽人收聽的選擇也更多元。

不僅如此,現在打開電視的後段頻道,充斥著銀髮族唱卡拉 OK 、為電視觀眾指點迷津談命說運的節目,也有業者直接買 10 至 30 分鐘的時段,直接強力洗腦賣東西,商品從藥品、健康食品,到零食等包羅萬象,主持人還會 CALL OUT ,讓接到電話的聽眾樂不可支。

陳宏津直言「現在是不見光就會死」,廣播電台得力求轉型,在播送節目時,同時也利用網路線上直播現場狀況,並跟留言得網友互動,「廣播不是死亡,而是以新型態重生。」

翁柏宗指出,地下電台轉型成節目供應事業,再委由電視台播出,這種行為並不違法,但得依照節目廣告區隔等規範下播送,否則就會依法開罰,如果是涉及食品、藥品販售則會移請衛服部查處。

為明確區分廣告及節目, NCC 去年一整年開罰 34 張罰單,但總罰款金額只有新台幣 160 萬元。翁柏宗強調, NCC 原則上對於電視頻道播送節目內容,會尊重電視台編輯自主,不予介入干涉,前提是不違反廣電或衛生法令,除了開罰外, NCC 也會透過評鑑及換照機制進行管理,以維護觀眾權益。

翁柏宗也緩頰表示,其實很多早期地下電台業者轉往電視台等平台,是有心走進體制,依法設立經營,主管機關也樂見,不應將其妖魔化,只要合乎規定,主管機關還是希望給機會。

至於透過網路播送音訊內容,已經不是廣電法、電信法規範的非法電台,不過,假使有販售違法食品、藥品等,仍由相關機關查處。

「廣播來到最低潮」,世新大學科學傳播研究與發展中心關尚仁說,台灣廣播電台密度在全球數一數二,是不少國家的好幾倍,且廣播節目內容區隔化及定位沒有做出來,導致收聽眾收聽忠誠度不高,加上廣播業者打成一團,沒有做出市場區隔,整個產業當然會每況愈下。

不過, 5G 時代將來臨,物聯網、車聯網應用將越來越廣泛,關尚仁認為,只要做出市場定位,廣播要留住聽眾其實不難。陳宏津也說,面對新科技不要怕,要好好利用,變成自己的武器,「廣播是個溫暖的媒體,就算未來轉型,用麥克風感動人的本質依舊不變。」

(作者:朱則瑋;首圖來源:pixabay